東北網3月15日訊 『我們小區的環境越來越好,垃圾天天清,有什麼困難、問題,打個電話馬上解決,小區治理越來越規范了。』面對身邊居住環境的顯著變化,北安市百盛社區的居民紛紛點贊支持。
為解決居民住宅小區治理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北安市積極探索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1+N』黨群議事機制,通過建設議事平臺、規范議事流程、強化議事監督,常態化為群眾辦實事,有效化解小區矛盾糾紛,切實把議事站打造成治理工作的『好幫手』、人民群眾的『連心橋』,讓服務更有『質感』、更有『溫度』。
建設議事站點首先要解決『在哪議』的問題。北安市按照街道、社區全面覆蓋,重點小區示范建設的原則,利用街道、社區辦公場所打造黨群議事站25個,在住宅小區建設黨群議事站28個。明確了三級議事站職責,搭建起社區與居民、物業、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溝通交流、議事商討、解決問題的平臺。考慮到物業、小區『場所難』問題,北安市還利用小區文化休閑廣場、涼亭等居民活動的主要場所建設了『議事廣場』和『議事亭』12處。面對居民『集中難』問題,北安市又探索出一套『傍晚議事會』『門口板凳會』『線上議事會』等議事形式。沒有拘束的環境,讓小區居民們暢所欲言,溝通效果更好,治理觸角延伸到了小區『神經末梢』。
亂堆亂放的垃圾要集中整治,單元門要及時修理或更換,樓道衛生問題要趁早解決……議事站儼然成為群眾交心的平臺,社區黨組織建設和發揮服務功能的信息之窗。
解決了『在哪議』的問題,下一步是建立議事機制解決『怎麼議』的問題。北安市創新采取『1+N』形式,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在各社區和住宅小區組建議事委員會,吸納轄區物業企業負責人、小區『兩委一支』負責人、司法所、綜合執法大隊等參與。去年新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25個、功能型黨支部16個,『兩委一支』在物業小區覆蓋率達70%。在議事范疇上明確涉及小區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小區設施維護和環境衛生、小區公共資源使用、小區矛盾糾紛化解4大類公共事項。
議事站『搭臺』、群眾『點單』,多方聯動解決問題。議事後由議事委員會出具議事決定書和臺賬,明確各方責任、完成時限、預期成效,組織議事方簽訂承諾書。
議事怎樣讓群眾滿意?北安市堅持強化過程監督,在街道專門設立由街道、社區和房產等行業部門共同組成的議事監督小組,對議定事項掛賬銷號式督促執行。目前,各社區議定事項82個,按時辦結80個,辦結率達97.6%。對辦結事項,利用公示欄、業主群等向事項提出方進行通告,針對小區公共利益問題,采取召開居民代表會議、民主測評、問卷調研的方式征求居民群眾滿意度,累計召開居民代表會議22次,發放問卷2700餘份,群眾滿意度達90%,小區業主因物業矛盾上訪率同比降低近30%。
福邸小區美了亮了、電廠15號樓供熱管道不再漏水了、慶華二村失管小區化糞池清淘乾淨了……黨組織議事站,讓大事小事精准對接群眾需求,服務群眾、心系民生的根深深紮進群眾沃壤中,形成融洽和諧的黨群關系,持續提昇了北安百姓的滿足感、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