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黑龍江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社會和諧安康有序,民生福祉大力改善。為回顧這五年來黑龍江各項事業的發展、變化,帶給老百姓各項實惠,也為更好地踔厲奮發向未來,東北網、極光新聞推出特別報道——龍江振興這五年。
東北網3月23日訊 (記者 楊帆)過去五年,黑龍江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均衡,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大幅提昇,基本補齊了我省學前教育『短板』,解決了最基本的教育需求……

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
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實現一體化發展,全域通過基本均衡國檢驗收,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現標准化,進入優質均衡發展新階段。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普通高中初步實現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培訓體系基本確立,6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成立龍粵職教協同發展聯盟,完成高職擴招14萬餘人,全省職業教育大會擘畫職教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繼續教育持續發展,龍江學分銀行上線運行,全民終身學習環境進一步形成。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71.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普及化水平居全國前列。4所高校10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投入25億元支持5所省屬『雙一流』高校建設發展。
關鍵詞:教育改革
教育綜合改革更加穩步有序
全面啟用新課程新教材,『3+1+2』模式新高考正式啟動。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印發我省改革實施方案,以及工作任務清單、負面清單和五個主體評價改革正向探索實踐引導指導標准,開展專項督查,在5個地市20所高校開展分層次試點,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市級教育督導機構全部恢復建立,中小學督學責任區責任督學實現全覆蓋,建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和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制度,完成首次對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用新課程新教材,印發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等7個配套文件,穩步推進全省高考命題中心建設,搭建選課走班系統,『3+1+2』模式改革正式上路。
關鍵詞:教育民生
教育民生福祉更加溫暖厚實
在全國率先推後中小學生早晨到校時間,保障孩子充分睡眠和身心健康。『雙減』政策落地見效,中小學課後服務『5+2』實現全覆蓋。全面消除義務教育階段超大班額,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全力抓好『控輟保學』,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學生無一輟學,隨遷子女安置率和留守兒童入學率達100%。建立起全學段全過程全覆蓋的資助體系。首推中小學『四零承諾』,在全國率先實現上學不求人。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義務教育學校實現『公辦民辦同管同招』。持續實施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農村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顯著增加。規范中小學課桌椅配備及使用管理,中小學符合標准課桌椅更新率達到25%,覆蓋率由75.76%提高到92%,

學前教育更均衡。
一些家長反映的孩子發育快課桌小的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在全國首創學生營養餐省級統采保供模式,首發中小學校食堂和校外配餐省級管理辦法。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80%左右。推動高校後勤整改,2018年以來投入資金16.35億元,支持整改建設項目1080個。
關鍵詞:教育服務
教育服務發展更加精准高效
全國首創『頭雁』行動,建立『頭雁』工作站50個,新增『六類人纔』412人。
哈工大中俄聯合校園建設有效推進,掛牌成立全國第二、東北首家的龍江工程師學院,協同13所優勢工科高校和38家重點制造業企業,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深入推進高校資源整合和學科專業優化調整,推動6所涉農高職院校整合為4所。
全省高校80個一級學科進入全國前30%,ESI前1%學科領域由2016年的22個增加到2020年的39個,增幅77.3%。A類學科23個,居全國第10位。現有國家級和教育部創新平臺69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5個,授權有效專利3.04萬項,已轉化成果1673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3項,其中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
五年來培養高校畢業生超百萬人,留省落地人纔55萬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留學龍江』計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達73%。
預計到2025年,黑龍江將基本建成制度更加完備、結構更加優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務更加高效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高至9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穩定在99%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7.5%,我省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力爭達到全國中等偏上水平。學前教育實現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義務教育進入優質均衡發展新階段,高中階段教育進入全面提昇教育教學質量新階段,基本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成布局合理、結構完善、具有龍江特點、綜合實力較強的高等教育體系,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更加均衡,教育制度和治理體系更加成熟完善,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機會進一步擴大,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教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教育服務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能力顯著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