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核酸檢測是阻斷疫情擴散的第一道屏障,是精准防控新冠疫情的有效手段,也是決定疫情殲滅戰成敗的關鍵所在。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哈爾濱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緊鑼密鼓打好核酸檢測這個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動仗。
3月12日至今,哈爾濱市應對疫情指揮部組織多次區域核酸檢測,全市人民積極配合,大力支持,及時篩出『風險源』,為流調溯源、轉運隔離和醫療救治等防控工作發揮『吹哨』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區域檢測+重點篩查
保障主城區疫情局部清底、總體可控
針對本輪疫情傳播的奧密克戎BA.2病毒株隱蔽性極強、傳播速度快、發現難度大的特點,哈爾濱市應對疫情指揮部確立了區域檢測與重點篩查相結合、盡早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的科學檢測策略。
在道外、道裡、香坊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哈爾濱市應對疫情指揮部果斷啟動了主城六區和雙城、五常重點區域核酸檢測。3月12日,哈市開展一輪區域核酸檢測;3月14日,接續開展7區1縣區域核酸檢測,為精准防控切斷傳播鏈奠定了基礎。3月15日,針對疫情由主城區向五常、尚志等地蔓延的發展態勢,哈市發布54號公告,決定自16日起,全市接續完成3輪區域核酸檢測。22日,主城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核酸檢測策略調整到重點區域、重點人員。
經專家研判,針對防疫需要,下一步,道外區、雙城區、五常市、尚志市四地,繼續開展區域核酸檢測;其他14個區、縣(市),暫停核酸檢測;在哈各大中專院校在校師生員工每日進行20%的核酸抽檢,每5天全校覆蓋一次;全市20類重點人群每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同時重申,重點方向抵返哈人員嚴格執行雙采雙檢、落地即檢。廣大市民朋友結合需求,可就近就便到免費核酸檢測點進行檢測。
科學精准、動態靈活的核酸檢測策略是快速阻斷病毒社會面傳播的有效手段。目前,經過多輪區域核酸檢測和重點篩查,哈市新發陽性感染者在隔離管控篩查中發現,有效阻斷了社會面的新發傳染。
采樣點規范+覆蓋面廣泛
全面提昇采集速度、采樣質量
哈爾濱市應對疫情指揮部明確要求各區、縣(市)有序組織現場采集,進一步科學設置采樣點,規范采樣現場秩序。各采樣點至少設1名監督員,監督員要佩戴醒目袖標,經過培訓後上崗,各采樣點嚴格執行『一米線』、始末消殺等制度。哈爾濱市應對疫情指揮部核酸檢測組不間斷開展現場抽查,在各核酸檢測采集點設立投訴電話,有效解決了群眾反映的核酸采樣部位不准確、不到位等問題。
為確保『應檢盡檢、不落一人』,哈爾濱市應對疫情指揮部核酸檢測組與各區、縣(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簽訂責任書,督促各地『一把手』主動參戰、靠前指揮。廣泛開展『敲門行動』,全市1.8萬名機關黨員乾部、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入戶走訪,累計動員3.7萬名漏檢人員進行補檢,為行動不便無法到采樣點檢測的市民提供上門服務6.8萬人次。延續既有獎勵政策,加強懲戒措施,對連續多次無故不參加核酸檢測,並無視社區敦促的人員,由公安機關依法嚴肅處理。哈市第三輪核酸檢測較第一輪增加了10.2萬人。
提高檢測能力+創新檢測方式
確保每天完成一輪檢測任務
哈市開展區域核酸檢測後,哈爾濱市應對疫情指揮部核酸檢測組第一時間啟用備用檢測裝備,並積極協調省內各方檢測力量,在省衛健委的大力支持下,省疾控中心、哈醫大一院等醫療力量迅速投入到哈市核酸檢測工作,第三方檢測機構也積極從外地市調集檢測力量,哈市核酸檢測能力由最初每日27.5萬管提昇到44.1萬管,檢測能力持續增加。
為了更好地完成檢測工作,哈市不斷優化檢測方式,制定了新的核酸檢測方案,自3月22日起,哈市全面啟用20合1混采檢測,檢測時間大幅縮短。哈爾濱市應對疫情指揮部開闢綠色通道,把檢測能力向疫情嚴重的地區優先投放,安排市一院、市五院移動方艙分別進駐五常市、尚志市,優先保障兩地核酸檢測樣本檢測,大幅縮短樣本檢測時間,確保每天完成一輪檢測任務。
除此之外,幫助采購相關物資器材,督導第三方檢測機構做好20合1混采支架等器材采購,督促軟件公司對系統進一步擴容昇級、提昇前端承載力,准備備用系統,制定應急預案,最大限度避免錄入核酸檢測系統故障問題,全面保障全市核酸檢測工作有序開展。
組建督查隊伍+依法嚴肅問責
進一步從嚴從緊壓實防控責任
本輪疫情以來,哈爾濱市累計抽調5332人次,采用重點抽查、明察暗訪、調取數據、平臺監控、駐點監督、約談提醒等方式,檢查點位30946個,重點檢查核酸采樣時人員是否聚集,核酸采樣是否全員覆蓋,核酸采樣操作是否規范,環境消殺是否徹底,『四方責任』落實是否到位,推動解決各類問題1000餘個。
對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現的黨員乾部及公職人員失職失責、履職不力等問題,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
目前,經認真調查核實,依規依紀依法對9名黨員乾部追責問責,進一步嚴明工作紀律,強化警示教育,壓實防控責任。(哈市應對疫情指揮部核酸檢測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