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5個科學家工作室加持龍江生物農業
2022-03-24 07:22:1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毛曉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24日訊 近日,省科技廳正式備案了5家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均來自生物農業領域,包括依托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建立的省中科院黃朝鋒水稻營養逆境工作室、依托齊齊哈爾今鼎豐麥飯石肥業有限公司建立的省中科院於鎮華農業生態工作室、依托黑龍江衛諾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建立的省中科院劉志勇小麥性狀與功能基因組學工作室、依托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建立的省中科院傅向東水稻資源研究工作室和省中國科學院田志喜大豆資源研究工作室等,他們分別在水稻、大豆優質品種選育,新型高端肥料研發和小麥基因組學等領域開展探索性、開創性研究。記者采訪了其中3家工作室的相關負責人,了解到我省生物農業在中科院『最強大腦』的加持下取得的最新科研進展。

  新品種『中牡稻』

  優質穩產抗病

  2017年,傅向東來黑龍江考察,看中了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的水稻資源,這裡有種質資源3000多份,試驗田600多畝,且田間管理經驗豐富。雙方於2018年聯合展開了水稻選育優質品種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以往的研究手段比較傳統、常規,分子理念上運用得少。借助傅向東的方法與平臺,通過基因改良等手段提高種質的抗倒伏性;或通過分子手段定向改良,讓高產與優質共存……原本需要十幾年的田間試驗,如今3年就有了突破性進展。

  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副院長於文全舉例說,按照常規方法培育一個新品種,需要將具有目標性狀的品種進行雜交,再從成百上千的後代中選出符合預期需求的後代,『有時只能找到一粒目標種子,有時一粒都沒有。』觀察周期往往需要10年左右,甚至更長。通過傅向東的分子手段育種,能精准地從優良品種中提取出所需要的性狀基因,再將其編輯到另一優良目標品種中,對其某一段缺陷基因進行精准改良,最終繁育成優良品種。

  通過與傅向東在微信、電話、視頻中反復多次的溝通中,該院水稻科研團隊的8名工作者都獲益良多。目前,省中科院傅向東水稻資源研究工作室研發出的新品種——中牡稻,畝產1200~1300斤,且抗病性強,力爭達到國家一級米,經過兩到三年的中間試驗,即可通過審定廣泛推廣種植。

  『科牡豆2』 『科牡豆6』

  蛋白含量達46%

  科學家田志喜和傅向東一樣,十分看好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3000多份大豆種質資源、科研基礎和豐富的田間管理能力。

  目前,科研團隊正以高油、高蛋白為目標開展大豆育種設計和品種改良,研發培育適應區域更廣、優質抗逆的大豆新品種。

  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大豆所王燕平博士告訴記者,田志喜每年在大豆生長關鍵期都會來牡丹江現場踏查材料的田間表現,平時經常通過講座、微信、視頻會議等形式進行科研交流,『與國際一流頂尖專家同頻共振,聆聽他在分子育種國際最前沿方面的研究,我們十分珍惜這樣的機會。』王燕平說。

  據悉,這個科學家工作室最新研究成果『科牡豆2』和『科牡豆6』綜合表現優良,不僅平均畝產達220公斤以上,而且子粒的大小比之前品種重2克左右,蛋白含量達46%(省內標准是44%),抗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等主要病害。『順利的話,有望兩年後示范推廣,相信將對我省大豆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王燕平說。

  高科技生物型肥料

  增產幅度15%~35%

  齊齊哈爾今鼎豐麥飯石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高新科技企業,是我省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該企業與於鎮華博士合作成立工作室,可以說是強強結合。

  『這個項目是以我們企業的麥飯石礦物質肥藥雙效肥料為載體,以活性?和智能硅素為核心,以農用中藥為生態治理源,經與氮、磷、鉀、鋅、硼、硒等多種大中微量元素相混配,再加入於鎮華博士的生物菌劑技術制肥,研發出的一種綠色農業高科技生物肥料。』今鼎豐麥飯石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秀蘭說。

  據了解,這種新型肥料不僅兼具麥飯石生物活性的復合礦物質優勢,吸附、化解土壤裡的重金屬,農用中草藥起到驅蟲、防病、殺菌、滅蟲等作用。而且生物菌劑是有益菌的組合,對土壤起到修復作用,對作物根系的發育有很大幫助。根據最新實驗成果,這種新型肥料在鹽鹼地改造方面效果更為顯著,對農作物產品質量可提高一到兩個等級,增產幅度根據不同作物提高15%~35%。

  『我們企業不僅注重科技實力,還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多年的研發和參會學習中,我們對所屬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方向比較明確。相信有於鎮華博士的助力,我們定會走得更遠。』李秀蘭說。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