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訊(記者 許諾)『身為女人,我知道婦科是女人健康的保障,是家庭幸福的港灣。我願意做婦女姐妹的護花使者,在自己熱愛的中醫世界,去追尋中醫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連日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婦科主任叢慧芳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不斷更新,平臺發布著她的出診信息,推送用藥指南和有價值的醫學方法。出於醫者的責任心,叢慧芳經常通過自己的個人平臺,為患者在線答疑解惑,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叢慧芳為患者問診。
30年前,叢慧芳選擇了與女性朋友打交道的婦科,至今,她的家裡仍掛著她考上醫學院時父親送她『願為良醫』四個大字,時刻警示著自己不敢懈怠。從醫30年來,叢慧芳堅定走中醫特色治療之路,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不孕、復發是世界難題,她首創提出『伏寒傷腎,致瘀損絡』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關鍵,由此明顯改善患者痛經癥狀,提高妊娠,降低復發率,得到了婦科同仁的一致認可。
叢慧芳被大家稱為『鐵杆女中醫』,她喜歡在望聞問切裡做學問,沈迷於中醫經典的天人合一、陰陽平和,勤求古訓卻沒有拘泥其中,科技創新中彰顯深厚的中醫底蘊。她帶著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

叢慧芳走進社區為市民問診。
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讓叢慧芳深感作為醫生的社會責任。每年農村冬閑時節,叢慧芳都抽時間定期到農村義診。『每次下鄉,鄉親們聽到消息後把診所圍得裡三層外三層,一天下來累得吃不上飯喝不上水,嗓子也乾啞說不出話來。但是,姐妹們的信任、需要,是我最大的安慰。』由於長期超負荷開方,叢慧芳右手患上了腱鞘炎,嚴重時甚至不能握筆,端不起飯碗。
回憶起有一次叢慧芳到黑龍江省一個偏僻縣給鄉親們義診。『我坐在炕頭上觀察這位女同志,她的狀態從面色上看就特別不好,經過診治發現她有子宮肌瘤,肌瘤之大讓人難以想象,而患者自己卻全然不知,我就把周圍的婦女同志們叫過來,一起給她們進行中醫的健康宣教,提醒大家注意生活方式、情緒和健康管理。』截至目前,叢慧芳累計治療農村患者萬餘名。『我必須讓患者知道病因、如何改善,讓病情向良性發展。』每次在臨床實踐中,叢慧芳都會讓患者『知其源,明其理』。
無論是一方號脈枕,還是三寸講臺,叢慧芳給人的印象既有女性的豪邁,也有著中醫人的雲淡風輕。
從醫從教30餘年,叢慧芳對中醫藥的熱愛一如當初,堅守中醫藥事業的信念一天比一天堅定。她說:『現在很多中醫院校都開始側重現代醫學的教學,忽視中醫經典的教育,很多授課老師對中醫抱著懷疑和不自信的態度,正是因為這樣,我們要樹立起學生熱愛中醫藥、相信中醫藥、發揚中醫藥的信心和決心,要有中醫藥文化自信。』

叢慧芳指導學生。
叢慧芳率先垂范,用實際行動感染著青年教師,她注重引導學生中醫經典理論的學習,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接受程度,有針對性地將中醫經典知識融入教學過程中。她還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每次出診,她的診室裡圍著好多學生,學生們在實踐中體驗中醫藥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望聞問切的言傳身教、幾服中藥調理身體的神奇效用、小小銀針與中藥結合的獨特療法,在這裡,教學不需要言辭去鼓勵和引導,因為患者無聲的信賴和獲得健康後的喜悅之情會溢於言表,也會印在每個學生的心裡,投身中醫藥事業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在人們的觀念中,中醫是治慢病的,不適合治急癥,但是叢慧芳的臨床實踐中往往治病救人於危難之中。叢慧芳將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她所熱愛的中醫藥發展事業,為醫學事業蓄積能量、培養人纔,用一顆赤誠之心鼓舞著一批批中醫藥的新生力量。『愛一輩子中醫事業,守護一輩子百姓健康』,這是一位『鐵杆女中醫』心中最忠誠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