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發布會直擊?黑龍江:2025年生物經濟總規模將達到4200億元以上
2022-03-30 14:4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30日訊(記者 楊帆 霍梟涵)30日上午,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和《黑龍江省支持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若乾政策措施》解讀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蘆玉春做了主旨介紹。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蘆玉春。

  蘆玉春說,黑龍江省具備發展生物經濟的資源、創新、產業、應用場景等優勢,擁有雄厚的發展基礎和極大的發展潛力。黑龍江幅員遼闊,物產豐富,農業生物質資源全國第一。匯集了一批生物技術領域的頂尖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哈獸研專業研究全國領先。具備深厚的生物產業基礎,哈爾濱市生物醫藥產業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黑龍江省還是全國最大生物發酵氨基酸和生物質燃料乙醇生產基地。發展生物經濟,黑龍江省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大有可為,必有可為,必須為之。

  發布會現場。

  蘆玉春介紹,《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共分為7個部分,從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規劃總體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優化空間布局、構建產業體系、暢通發展路徑、強化支橕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規劃。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突出目標引領,加快推進生物經濟倍增式發展。《規劃》確定的黑龍江省生物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是,經濟規模邁上新臺階,成為黑龍江省戰略性主導產業。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產業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產業融合實現新跨越,形成產業鏈齊全、配套完善的生物產業集群,到2025年全省生物經濟總規模將達到4200億元以上,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0%。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部署搶佔科技制高點。《規劃》將科技創新放在各項任務最前面,提出從五個領域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從三個方面加快創新隊伍培育,著力打造生物科技進步『新支點』和『動力源』。錨定生物科技前沿方向和市場需求,《規劃》強調,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開展前沿技術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力爭在新一代基因組及操作技術研究、乾細胞顛覆性技術研究等13個領域實現突破。

  三是聚焦『無中生有、有中生優』,規劃構建現代生物產業體系。《規劃》緊緊抓住生物經濟發展國際趨勢、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深入研究『無』如何『招鸞引鳳』,『有』怎樣『錦上添花』,系統謀劃了生物經濟發展方向和任務,推動生物經濟邁上新臺階,闖出新高度,實現新跨越。圍繞打造千億級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生物醫藥、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寒地龍藥和特醫食品產業鏈。聚焦做大做強千億級國際領先生物制造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生物發酵、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產業鏈。立足構建千億級龍江特色生物農業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生物育種、獸用生物制品和黑土地生物保護產業鏈。圍繞建設百億級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和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示范基地,同步謀劃了生物燃料、水污染生物治理、生物診療設備等9個產業鏈。

  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優化生物經濟發展空間布局。為統籌推進全省生物經濟協調發展,《規劃》提出了『一極、兩區、一帶』生物經濟發展空間布局。『一極』就是哈爾濱生物產業引領極。重點建設千億級哈爾濱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和百億級哈獸研國際生物谷,做強做優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示范區,將哈爾濱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東北亞區域帶動力的生物經濟新高地。『兩區』就是松嫩平原生物產業核心區和泛三江平原生物產業示范區。要立足齊齊哈爾、大慶、綏化等地生物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精品生物園區,建設松嫩平原生物產業核心區。要聚焦牡丹江、佳木斯和四煤城在中藥材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中藥材特優區,建成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產業基地。『一帶』就是林區寒地生物產業帶。以大小興安嶺林區為重點,加快中藥材、生物林業和生物農業產業發展,把『冷資源』轉化為『熱產業』。

  為保障《規劃》實施,黑龍江配套制定了20條具體支持政策,真金白銀扶持企業。共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支持開展科技創新。對國家級創新平臺及其分支機構、省級創新平臺和符合條件的研發機構,分別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對解決重點領域『卡脖子』難題明確給予獎勵。二是支持壯大產業集群。對建立的國家級、省級生物產業戰略聯盟給予資金支持。對取得生物醫藥產品和醫療器械注冊證書並首次在黑龍江省生產,或盤活省內閑置品種的企業,以及以黑龍江省道地大宗藥材為主要原料的新投產項目明確了獎勵標准。三是支持培育市場主體。對到黑龍江省設立總部的頭部企業,明確了獎勵金額和獎勵時限。對於進入『獨角獸』和『瞪羚』的企業給予特殊獎勵。對開展產業鏈招商、存量企業擴大投資、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等分別給予激勵政策。四是支持強化基礎保障。要利用專項資金和政府債券支持生物產業園區建設,對租用園區廠房的在租金上給予靈活政策,還在生產要素保障和多元化融資支持等方面進行了政策安排。五是支持優化產業生態。對鼓勵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支持省內高校一流學科建設、推動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建設國際科研平臺等方面明確了支持措施。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