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版圖,曾經為我國建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工業發展的優勢仍在,無可替代的特色仍在,重振工業雄風的底氣仍在,只要我們善於探索、勇於突破、敢於爭先,龍江工業一定能成為振興發展的堅強支橕。』2022年1月23日,在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省長胡昌昇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擲地有聲。
3月12日,《黑龍江省推動工業振興若乾政策措施》印發,制定『工業振興20條』,從傳統產業改造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企業加快成長、創新能力提昇、發展環境優化五大方面,用『真金白銀』+『政策大禮包』推動工業振興,描畫出了龍江工業振興三年行動『路線圖』。
以創新促轉型老字號企業『換擋加速』
提到老工業基地,一個『老』字不免讓人將其與粗放、落後等詞聯系在一起。
黑龍江省四大煤城之一的七臺河市,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肩負起了為新中國提供煤炭的使命。這裡煤種全、煤質優,是全國三大稀有煤種保護性開采煤田之一,也是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焦煤生產基地。隨著采深增加,災害日益加重,國家對安全生產越來越重視,傳統的資源開采方式迫切需要做出深層次的轉變。
在龍煤七臺河礦業公司新興煤礦西六區,一套2021年底完成安裝應用的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正在工作,通過井下萬兆工業環網,綜采系統與地面安全生產指揮中心控制平臺聯網,實現了自動割煤、移溜、爬架遠程智能控制,地面指揮中心平臺一鍵啟動,實現工作面智能化開采,比普通綜采減少了約50%的勞動力,勞動效率大幅提高。

新興煤礦礦長張俊群算了一筆賬:『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試生產一個多月以後,煤炭產量由每月3.5萬噸提高到7萬噸,工人工資收入由每月10000元提高到14000元左右。』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優勢和實惠,切切實實讓職工嘗到了智能化開采帶來的『甜頭』。
『這只是「萬裡長征第一步」,按照龍煤集團「十四五」規劃,我們將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速度,數字賦能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全面建成智慧化礦山,實現安全可控、企業增效、職工增收,讓老煤炭企業煥發新活力。』龍煤七臺河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長山說。
在黑龍江,轉型昇級不僅體現在資源開采行業,傳統裝備制造業也在努力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有著67年歷史的哈爾濱紅光鍋爐廠是老工業基地的『老字號』企業,如今正在節能環保的發展道路上努力探索。『回顧「紅光」一路成長的歷程,每一臺鍋爐都在求變求新,滿足每一位客戶的不同需求。』哈爾濱紅光鍋爐廠負責人徐燕介紹,公司擁有黑龍江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哈爾濱市院士專家服務工作站,先後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703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聯合體,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為了讓企業努力跟上節能環保轉型的步伐,紅光鍋爐廠瞄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科研力度,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168MW循環流化床熱水鍋爐,在世界范圍內率先攻克了技術難題。
『國家提出的「雙碳」目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驅動生產轉型,銷售前景一片光明,2021年實現產值11.58億元。』徐燕介紹,目前紅光鍋爐廠的產品已經遍布長江以北各省、自治區。踩准節能環保的市場需求,加大創新能力贏得市場,『老字號』紅光的發展道路越走越清晰。
數字賦能傳統制造業『換道超車』
傳統工業的轉型之路,離不開數字化的『加持』。黑龍江省工信廳副廳長杜新宇表示,『黑龍江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空間需求,發展數字經濟具有發展環境、網絡設施建設、重點領域數字化應用三方面較好基礎。』
省內3.5萬個5G基站、30個運營大數據中心、12.6萬臺在用服務器,可大幅提昇黑龍江省網絡速度和質量。截至2021年底,黑龍江省已累計認定省級數字化車間175個、智能工廠1個,國家級兩化融合達標企業41戶,制造業關鍵業務環節、關鍵工序、生產設備的數字化率分別達到25.4%、37.7%和39.3%。
剛剛結束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點燃了人們對冰雪運動的熱情,也讓黑龍江省一個地產冰刀品牌——黑龍冰刀『火』了一把。位於齊齊哈爾市的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其前身『黑龍冰刀廠』是上世紀50年代國內最大的冰上體育運動綜合器材生產企業,從純手工制作冰刀起步的『黑龍』,經歷過停產、破產、重組,一路走得磕磕絆絆。直到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車間的引入,讓『黑龍』乘上了數字賦能的『東風』。

『近年來我們在自主研發上持續發力,不但突破了技術瓶頸,在產能局限上也有了巨大突破。』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鞠培鴻介紹,『我們投入3000萬元引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制出的機器人智能化冰刀生產線,讓黑龍冰刀年產量躍上300萬副的新臺階,並於2019年9月獲評黑龍江省數字化示范車間。』
數字化車間僅是一家企業一個車間的生產工藝流程數字化,智能工廠則是數字化車間的昇級版,在黑龍江省第一個智能工廠——沃爾沃汽車大慶工廠裡,制造、物流、運營等各個環節通過數據聯通在一起,當沃爾沃下達生產任務,其供應鏈上所有的配套企業也會獲得指令,通過供應鏈的高度數字化,讓企業將生產的各個環節『一網打盡』。

『在這個5G網絡全覆蓋的智能工廠裡,各個制造環節之間與市場及供應鏈之間實現信息協同。工廠各工藝車間采用高度自動化生產,生產設備與系統間進行實時數據交互。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工藝參數由系統實時下達,全過程質量由質量控制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實現生產及質量數據可追溯的同時,也有效保證了安全生產。』沃爾沃汽車大慶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
『傳統產業是黑龍江工業的重要基石。強化創新賦能、數字賦能、設計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是黑龍江工業振興的基礎路徑。』省工信廳副廳長杜新宇表示。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工業振興注入『強心劑』

在位於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南園區的谷實生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一輛輛大貨車首尾相連,這邊飼料成品裝車,那邊原料卸車,一派繁忙景象。成品倉庫內,幾臺機械手臂快速抓取袋裝飼料後整齊堆放,一輛輛電動叉車穿梭搬運,帶來陣陣麥麩的香氣。廠長餘君廣介紹:『這是糧食發酵的味道,因為我們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利用有益菌種作為飼料原料,大大提昇了飼料的品質,也可以理解為谷實飼料是畜禽動物的「綠色食品」。』
作為一家專注於綠色環保飼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谷實生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誕生於黑龍江,紮根在黑龍江,也一步步見證了黑龍江營商環境的深刻改變。餘君廣在谷實工作了十六年,企業幾次大的發展跨越集中發生在最近的五六年間,而也正是這幾年,黑龍江下定決心優化營商環境,讓『投資不過山海關』逐步轉變為『山海關不住,投資進龍江』。
『最大的體會是,近年來在沒「找人」的情況下,突然得了很多榮譽和獎項。以前我們企業一向都是悶頭做事,很少去爭取各類榮譽,因為爭取可能也得不到,因此一直「無緣」。直到最近這幾年,很多政府部門的獎勵、獎項突然紛紛主動找到我們,剛開始還不太適應呢。』餘君廣說,『不光是各種獎勵主動找來了,企業辦事也更方便了。我們企業位於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南園區,區級辦事中心設在江北,以前要是想辦個審批需要跨過松花江,去到位於江北的新區辦事中心,來回30多公裡,時間耽誤在路上不說,去了還得排隊,經常是一天也跑不完一件事兒。如今越來越多的審批都可以網上「一鍵」辦、「秒」通過,前幾天在江南園區也新建了辦事中心,需要當面辦的事項也不用「過江」了,方便了許多。』
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免會遇到難題,這時,餘君廣會立刻想到與企業對接的包保專員:『在企業籌備上市時,按照證監會要求,需要十幾個部門共同出具企業合規證明,每半年就要完成一次此項工作,這本來是企業非常頭痛的步驟,但在包保專員與相關政府領導的協調幫助下,我們非常順利地完成了與各個部門的對接。包保專員還幫我們對接各類獎勵政策——近年來哈爾濱新區接連出臺了各類扶持企業發展的獎勵政策,有「黃金三十條」「新驅二十五條」「助企上市十條」等,我們能享受到的都享受到了,僅2021年我們公司就獲得了新區給予企業的兩筆大額扶持資金共800萬元,企業進入上市籌備階段後,已經陸續獲得了各類獎勵、補助500餘萬元。』
從『辦事不求人』到『政策找人』,這背後是黑龍江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的巨大變化與堅定決心。以谷實生物集團所在的哈爾濱新區為例,為加快助推新區企業上市步伐,2021年哈爾濱新區正式發布《哈爾濱新區暨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關於推動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也就是餘君廣提到的『助企上市十條』。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哈爾濱新區承接省級下放事權502項,創新推出『承諾即換證』『無感續證』『一業一證』,動態調整『馬上辦』『跑一次』等15項服務清單,企業開辦時間最短壓縮至4小時,企業高頻事項網上辦理率達到100%。『黃金三十條』『新驅二十五條』等政策持續助力企業發展,2021年累計兌現政策資金超10億元,惠及新區企業超千家。
2022年,全國重要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將全力實施工業振興計劃,以工業振興支持龍江振興取得新突破,黑龍江工業振興的『進度條』正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