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讓生命回響!大慶遺體和眼角膜志願捐獻登記超千人
2022-04-02 09:04:00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王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日訊 春風送暖,清明即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的傳統節日,清明具有自然與人文雙重內涵,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地位,它的特別不止於春耕春種的繁忙和歡樂踏春的氣氛,更在於慎終追遠的感傷。人們在這一天掃墓祭祖、追思先人,也緬懷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以及留下生命饋贈的遺體(眼角膜)捐獻者。

  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2021年底,大慶市遺體和眼角膜志願捐獻登記1118人,其中,眼角膜捐獻志願登記576人,眼角膜實際捐獻47例;遺體捐獻志願登記542人,遺體實際捐獻61例。2022年至今,新增遺體實際捐獻3例,眼角膜實際捐獻2例。

  今年2月7日,32歲的年輕媽媽劉丹丹來到讓胡路區紅十字會,在黑龍江省遺體(眼角膜)捐獻志願者登記表上鄭重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大慶市今年簽署的第一例人體器官捐獻協議,也是劉丹丹家中簽署的第二份愛心協議。

  就在去年10月23日愛人吳艷男因意外去世後,劉丹丹強忍悲痛將愛人的心髒、肝髒、腎髒等器官捐獻出來,為多位重癥患者點燃了生命的希望。今年的春天,劉丹丹也成為捐獻志願者,她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也是對逝去愛人最好的紀念。

  今年2月9日,17歲的『漸凍人』王衛康因突發狀況去世。和他的哥哥王嘉寶一樣,王衛康捐獻了眼角膜。兄弟倆的眼角膜讓5個人重見光明,實現了要『留下光明在人間』的願望。

  繼大慶遺體捐獻第一人張德福和愛人滕素花完成捐獻,他們的兒子張凱也做出了和父母一樣的選擇。和張德福家一樣,大慶市已經簽署協議的超千位捐獻志願者中,有不少是一家人集體做公益的,而且遺體(眼角膜)捐獻需要直系親屬認可和支持,否則就會造成捐獻失敗。所以說,每一個成功捐贈的志願者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家庭。

  最後的死去和最初的誕生一樣,都是人生必然;最後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光照人間。這是寫在遺體捐獻文書底頁上的一句話。曾經『入土為安』纔是最能讓死者安息、生者安心的方式,但如今『遺體捐獻』這個概念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接受。

  憑著一份愛心和信念,人們開始願意將自己過世後的身體、角膜、器官,用於醫療救助和醫學研究,讓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大慶最年長捐獻者董林、最年幼捐獻者由桉其、『漸凍人』李洪岩……正是這些為我們所知的和不知的捐獻者,為很多苦難的家庭帶來了生的希望和團聚的可能,將大愛永留人間。在清明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緬懷和感恩,讓生命回響……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