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食玉米生產車間。

豐收了,農民朋友笑了。

生產車間。
黑龍江日報4月3日訊 『沒吃過黑龍江鮮食玉米,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吃貨。』北京女孩妍妍,至今仍記得第一次吃龍江鮮食玉米時的體驗,『又糯又香,還能像芝士一樣拉絲,咬一口幸福感爆棚。』
龍江鮮食玉米銷量咋樣?或許可以從一組數據中窺見答案。『去年,我們在抖音直播間銷售額達3000萬元。』黑龍江昊偉農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昊偉農莊)董事長范大偉說。
昊偉玉米的暢銷,只是龍江鮮食玉米香飄全國的一個縮影。龍江鮮食玉米,已成為繼五常大米後,熱銷全國的龍江特產新名片。
近年來,我省一些縣市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做大鮮食玉米種植規模,做精鮮食玉米品牌,做強鮮食玉米產業。目前,我省鮮食玉米產業發展有哪些特色和亮點?國內鮮食玉米市場前景如何?龍江品牌如何領『鮮』未來?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調查。
直播間『爆單』 10分鍾賣出12萬根
『北緯47度鮮玉米』,是黑龍江北緯四十七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緯四十七食品公司)旗下的鮮食玉米品牌,2021年秋季剛一上市就成了『網紅』。
幾個月前,俞敏洪為該品牌帶貨,直播間10分鍾即爆單,賣出12萬根。
在我省,像『北緯47度鮮玉米』一樣熱賣的鮮食玉米品牌還有很多。鮮食玉米富含生物纖維、飽腹感強,是不少年輕人代餐的首選。越來越多的龍江企業通過打造優質品牌,讓零添加、綠色有機、非轉基因的龍江鮮食玉米走向全國,讓粉絲們『回購N次不嫌膩』。
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已有多個優質鮮食玉米品牌叫響全國。『綏化鮮食玉米』成為全國首例以鮮食玉米命名的地理標志產品,肇州糯玉米被列入農業農村部2021年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准化試點基地名單。『龍江寒地黑土』已然成為全國消費者心目中的金色名片,在『北大荒』『北緯47度』等龍頭品牌效應的帶動下,『原野』『榛純』『大董佔和』等品牌競相湧現,品牌價值提昇產品市場競爭力。
『抱團纔能取暖。』近日,青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洪福告訴記者,該縣21家鮮食玉米生產企業共注冊30多個商標,全縣統一叫響『青岡玉米糯又甜』區域品牌宣傳口號。
首創『3小時鮮制』鎖住鮮美口感
黑土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得天獨厚的優勢,讓黑龍江成為種植優質鮮食玉米的黃金地帶。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科技力量的加持。省內龍頭企業,已在鮮食玉米生產領域的數字化建設中,邁出新步伐。
『我們首創鮮玉米「3小時鮮制」技術,最大程度鎖住食材的鮮美口感。』北緯四十七食品公司農業科技中心負責人王立軍介紹,該公司在鮮食玉米種植基地,可通過衛星遙感成像觀測到玉米不同生育期的表現,來指導采收、施肥等決策。同時,建立作物種植模型,全面采集數據,依靠數據進行氣象及病蟲害預警。
王立軍表示,未來3至5年,該公司將建設以農業大數據決策指揮中心為核心,以全過程全要素數據采集分析為基礎,以『天空地』信息采集體系、標准化種植管理體系、有機種植全流程溯源體系等為支橕的北緯47有機數字農業。
『新農具』,同樣也為鮮食玉米的生產環節和加工環節賦能。
虎年前夕,龍江『玉米大王』曹中軍所經營的黑龍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收到一份政府扶貧基金送來的厚禮——一臺價值550萬元、從美國進口的鮮食玉米收獲機。『這臺機器一小時可收30畝地,能頂300個工人的勞動量,能快速讓玉米保鮮。』
坐落於青岡縣禎祥鎮的黑龍江大董黑土地農業有限公司,也收到了這份大禮。該公司去年上馬全自動化鮮食玉米生產線。『玉米扒皮、清洗、包裝,全部實現自動化。』副總經理尹德纔告訴記者,現在不僅加工車間更衛生,還減少60%的用工量。
為確保食品安全,省內多家鮮食玉米龍頭企業已建立質量可追溯系統。
產品不夠賣成企業『幸福的煩惱』
我國鮮食玉米消費已進入需求多元發展、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優化昇級的新階段,要求好吃、安全、健康、多元。在這種背景下,我省部分鮮食玉米龍頭企業,瞄准行業『天花板』、對產品進行深加工,不斷推出差異化、精細化、高端化的產品。
記者了解到,『北緯47度鮮玉米』,成為眾多一二線城市家庭餐桌上的『新貴』,引領了龍江鮮食玉米向高端化加速邁進。
鮮食玉米產品要精准定位,符合年輕消費人群的個性化需求。昊偉農莊推出了賴氨酸玉米、維他命玉米、花青素玉米、葉酸玉米等四款功能性產品,以及鮮食玉米飲品和時尚高端休閑食品、兒童食品,讓龍江鮮食玉米走上休閑化、健康化之路。同時該公司已將鮮食玉米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十餘個國家。
根據省農業技術推廣站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鮮食玉米年產量達到184萬噸。
『訂單越來越多,產品不夠賣』,是多家龍江優質鮮食玉米企業『幸福的煩惱』。
種植面積佔全國十分之一
鮮食玉米產業的發展,對於促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三產融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據悉,目前全國鮮食玉米市場消費量570億穗。隨著人們對鮮食玉米消費習慣的形成和認知,市場銷量不斷攀昇,消費市場規模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省鮮食玉米協會會長范大偉表示,截至2021年,我省鮮食玉米種植面積佔全國的10%,全省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已達200餘家。不過,我省鮮食玉米產品形態以『玉米粒』和『玉米棒』為主要產成品,還是屬於初級農產品類別,提昇潛力空間巨大。
范大偉認為,我省應利用好國家政策紅利、整合土地資源、打造優勢特色鮮食玉米產業集群。我省亟待出臺鮮食玉米全產業鏈行業行業標准,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實現全鏈條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
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建議,我省應引導企業加大對鮮食玉米生產、市場和深加工領域的投資,推動組建企業聯盟,共同開發新產品。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引導開展差異化經營,避免同質化競爭,促進產業轉型昇級,全產業鏈發展。此外,要打造龍江鮮食玉米區域公用品牌,加強市場營銷,進一步擴大龍江鮮食玉米品牌影響力。要強化科技支橕,加快鮮食玉米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