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訊(記者 葛金鑫)2022年清明節前夕,哈爾濱發布通告,哈爾濱市屬7家殯葬服務單位除骨灰安放需要外,暫停開展群眾現場祭掃活動。為滿足市民需求,哈爾濱市殯葬事務服務中心推出了代祭、共祭、雲祭掃等多種祭掃服務方式。

據了解,今年清明節前夕,哈爾濱市殯葬服務部門繼續在微信公眾號開通了雲祭掃、祈福館等網上祭掃服務。其中,在雲祭掃欄目中,不僅可以留言,還可以為逝者送上『鮮花』。祈福館欄目下設立了社會公祭、個人建館兩個子欄目。社會公祭中市民可以通過祭忠靈、祭醫者、祭師恩、祭軍魂、祭英烈等選項獻禮、寄語;個人建館則可通過選擇逝者『長眠』的殯儀場所,為其建立一所網上祭祀館,不僅可以自己獻禮、追思,還能與親朋分享,在祭祀館中共寄哀思。

據哈爾濱殯葬事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今年3月開通以來,截至目前,哈爾濱殯葬微信公眾號網絡祭掃訪問量達64837餘次。網上祭掃服務已經連續三年推出,隨著服務內容的不斷豐富,這種方式被越來越多市民接受並選擇。』

『您好,我想為親人預定一份代祭服務』『想問一下目前代祭服務預約到幾號?』……4月3日,在哈爾濱市皇山公墓管理中心,4個接受代祭服務預約的微信號響個不停。『自3月21日啟動代祭預約服務以來,每日接到的代祭服務訂單量都在百份以上,由於今年預約代祭服務的人數增加,負責代祭的工作人員不得不分成多組,纔能完成代祭任務。』皇山公墓代祭員楊柏林說。
擦拭墓碑,敬獻鮮花,擺放祭品,誦讀祭文……整個過程中,統一著裝的禮儀師表情肅穆莊重,服務嚴謹。代祭的全過程用手機記錄,發送給家屬。
『2020年,哈爾濱殯葬事務服務中心推出了代祭服務,彌補了逝者家屬無法到現場祭掃的遺憾。三年來,哈爾濱市殯葬部門不斷對代祭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完善,統一服務流程、統一祭品標准等,同時還通過創新,來滿足逝者家屬個性化的需求。』哈爾濱市殯葬事務服務中心主任王立軍告訴記者。
三年的推廣,代祭掃方式也得到了許多市民的認可。據了解,今年以來,截至4月3日,哈爾濱市屬4家公墓已接受預約訂單3187餘份。
除了雲祭掃和代祭服務,哈爾濱殯葬事務服務中心今年還開展了共祭活動,各場館工作人員將通過集體默哀、誦讀祭文、敬獻花環、懸掛黃絲帶等方式,代表所有不能親至現場的家屬表達對逝者的悼念和哀思。
『清明時節,禮敬祖先、慎終追遠、思慰逝者,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流傳的文化傳統。今年清明節,哈爾濱殯葬事務服務中心在松北墓區、向陽山革命公墓、皇山公墓和哈平路殯儀館陸續開展了集體共祭活動。通過共祭活動,積極倡導喪葬禮俗文明新風尚的同時,可滿足民眾對逝者的告慰之情,追憶先人美德,傳承精神文化。』哈爾濱殯葬事務服務中心黨組書記王玫說。
同時,哈爾濱市文明辦、哈爾濱市民政局、哈爾濱城管局聯合發出了《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倡導哈爾濱市民安全、文明、綠色、節儉祭祀。『清明其實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更是一個象征,將慎終追遠的情感融入現代文明的表達方式,變實地實物祭掃為注重精神傳承,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對親人的追思和懷念。』說起近年來祭掃方式的轉變,王立軍深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