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5日訊 (記者 許諾) 以黑龍江省伊春林業工人與大山同悲歡、與共和國同成長為主題的現代生態文明劇《青山不墨》將於4月6日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上世紀50年代末,小興安嶺林區冬雪紛飛。青山林區和第一代林業工人迎來了嚴峻的考驗。國家建設需要大幅度提高木材生產產量,能不能戰勝困難,完成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生產指標成為那一年和其後幾年的主題。困難如一波又一波的刺骨北風撲面刮來,生產任務一再加碼,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的工人階級的責任感、犧牲精神成為林區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改革衝鋒號吹響,一場林區生死存亡的大衝突圍繞破壞和保護森林資源展開,混亂的局面中,林業工人的第二代們開始了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站在林區轉型發展的第一線,小興安嶺建設東北亞生態屏障的嘹亮號角,成為了新一代林區人的新動力。
七十載風雲變幻,三代林業人浴火涅磐,小興安嶺林區吟唱感動新中國的奮進三部曲。

電視劇《青山不墨》共有34集,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與省林業和草原局、伊春市人民政府、伊春森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由哈爾濱龍江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攝制,伊春本土作家郭雲明、宗元等編劇,著名導演李文岐擔綱執導,王洛勇、李幼斌、顏丹晨等40餘名著名演員共同演繹了林區乾部職工半個世紀堅守初心、甘於奉獻、勇於探索、浴火涅槃的奮斗歷程。
該劇以伊春林區不同發展時期的重要事件為線索,以享譽全國的馬永順、張子良等林業英模的感人事跡為主要素材,記錄並展現了伊春林業工人將茫茫林海建成我國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區的『人間奇跡』,體現了林區人民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實景拍攝!再現林區發展建設場景
《青山不墨》項目之初,主創團隊與兩位有過林業生活經歷的乾部郭雲明與宗元,對伊春當地林業歷經生產建設、改革開放、綠色轉型,不同歷史時期的故事、思想、感受的梳理與歸納,進行藝術加工與劇本創作。為確保創作的真實性、合理性、戲劇性,主創團隊曾多次參觀馬永祥紀念館,博物館、資料館,拜訪林業工人及其親友,到各地方林業局、林場學習專業林業知識並查閱史獻。與一線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生活,切身感受他們的所做、所思、所感。

為了展現林業工人艱苦的作業和生活環境,與東北原始自然風光及風土人情,全劇所有畫面均實景拍攝。2019年2月,《青山不墨》攝制組正式成立,深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拍攝冬景,在伊春鐵力市拍攝春、夏、秋景。高度還原了林區發展建設的場景,把伊春林區和林區人民的故事真實地展現給觀眾。從原始森林到江河沼澤,從懸崖峭壁到深溝險壑,從伐區工棚到林場村落,導演李文岐帶領全體演職人員深入一線,不畏酷暑寒冬,不畏大雨滂沱,不畏蚊蟲叮咬,以飽滿的熱情,忘我的精神,將最真實、震撼、動人的畫面還原。

高度還原!王洛勇、李幼斌主演 當地林業工人參與群演
劇組內演員榮獲『國家一級演員』職稱數十人,大多數已年過六旬,更有已年近八旬的演員。為達到最佳藝術效果,拍攝『危險性鏡頭』無一人用替身演員、吊威亞、做假動作等手段或保護措施。無論是扛起千斤重的樹乾,從幾層樓高的雪坡滾落,深秋下江河,大雨中乘木筏『拆垛』,夜晚被蛾子群『圍攻』,被狂奔的馬在冰上拖拽,被狼狗群撕扯,躲避倒下的大樹,表演藝術家王洛勇都親自上陣。每天收工後,他不顧身上傷痛與導演探討劇本至深夜,對後續創作做適當調整,其職業精神難能可貴。

劇中馬永祥、鄭毅、華青等主要角色有原型人物史實基礎,主演老師們為貼近角色真實狀態,塑造豐滿、真實的人物形象,通過視頻材料和采訪記錄,每天利用拍攝閑暇時間,反復練習,模仿其神態、語言節奏和肢體特點,形成人物慣性思維和肌肉記憶。

群眾演員都是當地林業工人,他們深深地被王洛勇等組內演員老師的敬業精神所感染,無論頂風冒雨、趴冰臥雪,他們積極配合,不逃避、不退縮。
通過全體演職人員的不懈努力打造的電視劇《青山不墨》,通過思想性、現實性、戲劇性,充分展現了以馬永順、孫海軍為代表的勞動模范,和以張子良等為代表的廣大林業工人和革命乾部,及一代又一代林業科技工作者,歷經生產建設、改革開放、綠色轉型,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