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訊 3月15日,一位農婦拎著一筐沈甸甸的雞蛋來到高新區人民檢察院,想感謝負責未檢辦案的薛志傑檢察官。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讓一名農婦對檢察官表達謝意?4月1日,記者通過采訪,還原了這起事件的前因後果。

婚外生子狠心遺棄
2019年3月,孫明(化名)與張冬梅(化名)通過網絡相識,見面後發生了性關系。
孫明是一名已婚男子,為了和張冬梅在一起,他對張冬梅隱瞞了已婚並育有一女的事實,與張冬梅以情侶相稱,後致其懷孕。
2020年5月,張冬梅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小豆豆。
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孫明心裡滿是恐懼,他害怕妻子知道,和母親商量後,決定將小豆豆送養。
母子倆聯系了不少人,卻沒有人願意收養小豆豆,孫明和母親便將小豆豆遺棄在了某小區門崗。
經公安機關調查,孩子是孫明和其母親遺棄的。警方找到孫明後,小豆豆被送回孫明的身邊,後來,又被孫明送到張冬梅家。
因為此次遺棄小豆豆,孫明和其母親犯了遺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期兩年執行。
孩子母親背負壓力
在案件告一段落的同時,一個棘手的問題隨之出現。
張冬梅有兩個妹妹,父母平時靠打零工維持生活,微薄的收入本就杯水車薪,再加上小豆豆,讓這個家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由於生活條件差,有時張冬梅甚至給小豆豆吃過期的食物。
張冬梅未婚生子,讓張家感到了巨大的『恥辱』,其自身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全家人也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為了『遮丑』,一家人一直將小豆豆放在家裡,快兩歲了,未曾帶其出過門,也不敢去開困難證明,而此時,孫明又因犯罪而入獄。
多方合力救助小豆豆
『孩子最好能回到父母身邊,可是孫明和張冬梅沒有固定的工作和經濟來源,一個鋃鐺入獄,一個又拒絕撫養。』高新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薛志傑說。
為了改變小豆豆生存現狀,高新區人民檢察院與法院、民政部門多次溝通,尋求幫助小豆豆的辦法。
在法院調解下,為小豆豆從孫家爭取到了兩萬元的撫養費;民政部門為小豆豆提供了大米、白面等生活必需品;相關部門,將張冬梅一家納入農村低保;婦聯將小豆豆錄入救助系統。
為了更進一步對小豆豆進行救助,高新區人民檢察院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檢察官來到張冬梅家,全面了解實際情況,並以最快速度發放兩萬元司法救助金,保障其生活,緩解燃眉之急。
檢察官在對張家進行勸說、幫助其消除心理壓力外,還以視頻等方式定期看望小豆豆、郵寄衣物,填補了小豆豆所失的關愛。
小豆豆被好心人收養
今年3月初,有好心人想收養小豆豆,但是因為小豆豆沒有落戶,所以不知道如何辦理收養手續。
得知這個消息後,薛志傑立即聯系當地檢察機關,共同解決小豆豆的收養問題,聯合民政、公安等部門,針對小豆豆的收養問題召開了座談會。
在各方不懈努力下,終於達成一致意見:由公安機關為小豆豆辦理出生證明並為其落戶;在收養方提交收養申請材料後,由民政部門為其辦理收養手續。
案發到現在,已過去將近兩年的時間,小豆豆的生存和成長問題,終於得到了妥善地解決,也就出現了文章開頭——小豆豆的姥姥為表達感激之情,為薛檢察官送雞蛋的一幕。
5名兒童得到司法救助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只是高新區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人開展綜合救助的一個縮影,也是大慶未檢『1+1+N』一體化工作模式的突出成果。
在司法救助工作中,高新區人民檢察院主動與公安、民政、婦聯等社會救助部門,進行多角度溝通協作,已經成為司法救助工作的『標准動作』。
2021年以來,高新區人民檢察院已對5名留守、困境兒童開展司法救助,累計發放9萬元,1件救助案件,還被評為省院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