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綠水靜澤。
以黑龍江為題材的電視劇在央視播出啦!

6日晚,以伊春林業工人與大山同悲歡、與共和國同成長為主題的現代生態文明劇《青山不墨》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
《青山不墨》通過描寫馬永祥、鄭毅、魏建中、華青等林業英雄,從伐木支援國家建設,到成為保護森林資源、開創生態文明的先驅,倡導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

為了展現林業工人艱苦的作業和生活環境、東北原始自然風光及風土人情,全劇所有畫面均采用實景拍攝。咱黑龍江的大美風光在片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從原始森林到江河沼澤,從懸崖峭壁到深溝險壑,從伐區工棚到林場村落……
作為生態大省的黑龍江,有著廣袤的森林與廣闊的濕地,近年來黑龍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築牢北疆生態屏障,守衛祖國生態安全。
『十三五』以來,黑龍江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統籌推動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原生態五大保衛戰,全省62個國考斷面劣V類水體全部消除,125個縣(市、區)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自然保護區『四類重點』問題整改完成率98.5%,退耕還濕面積2.3萬公頃。
331處保護地!黑龍江成候鳥『樂土』
據黑龍江省林草局統計,全省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331處,總面積915.6萬公頃(含位於吉林省境內16萬公頃),其中,國家公園1處、自然保護區134處、自然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196處。

位於伊春市五營鎮境內的黑龍江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著小興安嶺目前僅存面積最大、生態系統最完整原始紅松林,是野生動植物優良的棲息地。

該保護區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張春萍向記者介紹,保護區目前鳥類分布資源共有220種,其中鶲科種數最多,有37種,雀科32種,鷹科16種,鴨科15種。晚春時期是一年中見到鳥類種類最多的季節,在山間溪流、河流及其沿岸的沼澤濕地中,常見的有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鴛鴦、普通秋沙鴨等。
築牢北疆『綠色長城』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曾是我國最主要的木材采伐基地之一。如今的林區早已聽不到伐木的油鋸聲和號子聲,營林、造林、護林成為茫茫林海的『主旋律』。
林子更綠了,野生動物的活動也越來越頻繁。2019年底,設置在大興安嶺林區的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貂熊的活動影像。在小興安嶺林區,消失了約40年的野生東北虎重現蹤跡。
黑龍江省小興安嶺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崔岩說,隨著天然林停伐和保護工程持續推進,野生動物得以繁衍,種群不斷擴大,森林系統生物鏈正逐漸恢復完整性,林區正逐漸恢復野生動物『家園』本色。
加大散煤污染治理力度黑龍江省迎接『龍江藍』
據了解,2022年底前,全省將削減棚戶區散煤23.34萬噸,其中,哈爾濱市、綏化市、肇州縣和肇源縣分別削減散煤7.38萬噸、1.51萬噸、0.17萬噸和0.17萬噸。哈爾濱市將完成14片城中村1.7萬戶拆遷改造,削減散煤5.1萬噸;完成34片城中村清潔能源及潔淨燃料替代。
『十三五』期間,全省積極推進散煤替代改造,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3302臺,2020年全省削減散煤319.51噸,清潔取暖面積達到6.24億平方米。
散煤減少了,霧霾也隨之減少,帶給百姓的則是期待已久的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經監測,2020年,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3%,較2015年下降1.4%。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28微克每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1.7%。
『利用三年時間,突出抓好哈爾濱市、綏化市、肇州縣、肇源縣、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雪鄉旅游景區等重點地區散煤污染治理,通過重點時段削峰、重點行業減排、重點區域聯動,從根本上解決季節性、區域性散煤污染問題,為全年空氣質量改善奠定基礎。』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介紹。
堅持綠色發展引領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
2021年12月29日黑龍江省發布了《黑龍江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規劃中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身邊環境問題,從堅持綠色發展引領、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工作取得新突破方面,突出五大著力點。以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中國的相關指標為基礎,更加注重污染防治的攻堅目標昇級、減排路徑昇級、治污方式和創新建立治污模式昇級、政策手段昇級、治理體系昇級五個昇級。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7.3%,濕地保護率達到50%。
經過不懈努力,黑龍江省正堅定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黑龍江省虎林市、黑河市愛輝區、大興安嶺漠河市、建三江管理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命名和表彰;撫遠市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守住『生態』這塊底牌,龍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