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堅決守好祖國『北大門』
堅決扛起『五大安全』政治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這是對東北地區作出的重大戰略定位,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自然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性作用。自然資源事業必須堅決貫徹國家安全戰略,紮實履行『兩統一』職能,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為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第一,強化黑土耕地保護,為當好中國糧食『壓艙石』、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中央要和各地簽訂耕地保護『軍令狀』,嚴格考核、終身追責,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寄予的殷切希望,更是自然資源部門的政治擔當和歷史責任。
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依據我省《第三次國土調查公報》:我省耕地面積為2.58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13.45%,總量居全國第一位。要結合國家下達新一輪規劃期耕地保護任務,精准劃好劃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目標,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完善耕地用途管制系列機制,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嚴控耕地轉為建設用地規模和一般耕地向其他農用地轉化,大力推進建設項目佔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強化全省補充耕地項目監管,完善立項、實施、驗收到後期管護的全周期監管機制。
打出『長牙齒』硬措施組合拳。強化通報、掛牌、約談、移交、懲戒、獎勵等『六項機制』,確保『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加大違法案件公開通報力度,有力震懾非法佔用耕地行為。通過扣減儲備補充耕地指標、增違掛鉤、凍結用地審批等措施嚴格約束懲戒。對耕地保護管理混亂、違法問題頻發的地區,及時進行警示約談。
第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為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提供有力支橕
我省作為生態大省,肩負著當好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自然資源部門要立足自身職能,科學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為提高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作出新貢獻。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高質量編制全省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有序統籌各類自然空間,嚴格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嚴格保護各類重要生態系統,為我省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科學布局。
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遵循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總方針,堅持保障安全、恢復功能,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等基本原則,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模式,逐步形成多渠道多路徑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的新格局。加快推進我省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
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持續鞏固提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盡快搭建我省生態系統增匯政策措施框架,制定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昇方案,編制生態系統增匯規劃,穩定現有森林、草原、濕地、土壤、凍土等固碳作用,促進生態系統固碳效能最大化,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作出積極努力。
第三,深化資源勘查開發,為推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堅強保障
我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資源較為豐富,要進一步通過加大找礦力度,優化配置礦產資源,推動能源利用轉型,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貢獻。
加大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勘查找礦力度,2015年至2021年,新發現中型以上規模礦產地53處,提交石墨礦物量1.80億噸,煤炭資源量35.62億噸,鈾資源量5000噸,金資源量13.9噸、銀資源量1536噸、銅資源量141萬噸等,取得優異的找礦成果。我們將進一步充分發揮我省礦產資源稟賦優勢,加大戰略性優勢礦種勘查力度,力爭在能源礦產以及鐵、銅、金、銀等重點礦種找礦上實現新突破。
強化礦產資源節約高效綜合利用。擴大能源資源儲量,提高已有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不斷提昇礦產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水平,充分釋放存量礦產資源的優質產能。持續加強礦產資源開發保護管控,構建財政投資、社會引資、企業出資等多元投融資勘查找礦格局,打造礦業產業全產業鏈條,共同促進全省礦業產業的轉型昇級和跨越發展,確保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安全穩定。
鞏固拓展地質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擴大地質服務向多領域、多門類拓展延伸,由多年傳統的地勘服務向『大地質』綜合服務轉變,由傳統勘查向綠色智能勘查轉變,由單一的找礦服務向自然資源全領域、全過程服務轉變,切實為維護和實現能源資源安全發揮主力軍作用。
(作者為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