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民呼我應』熱線背後的故事……
2022-04-15 09:55:00 來源:牡丹江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胡俊穎 劉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15日訊 一條暖心熱線一座有溫度的城

  『鈴、鈴、鈴……』時而急促、時而迫切、時而啜泣、時而焦灼,電話線那頭,民情噴湧,熱線的接聽考驗的是耐力和作為。『您好,是民呼我應嗎?能幫幫我嗎……』疫情期間,『民呼我應』熱線更像是一位耳聰目明的『聽風者』,成為抗疫阻擊戰中名符其實的『電波一線』。

  4月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軌跡,疫情防控牽動著每一位市民的心。重視疫情,更要重視民生。為方便疫情防控期間愛民區居民生活、就醫、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4月9日早8時,愛民區緊急開通了『民呼我應』熱線電話,短短6天,共接到訴求電話1801個,即事即辦訴求1564個。

  『民呼我應』熱線電話亦如一道不停歇的電波,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一個個真實的暖心故事正在發生著......

  生命第一位用行動與時間賽跑

  4月6日,患重病剛剛出院不久的許先生突感腹部疼痛,但受疫情影響,便想著在家吃點藥『扛』過去。可是第二天,許先生開始出現全身黃染跡象。在就近醫院進行檢查後,被確診為膽總管結石梗阻引起的全身黃疸病變,需要馬上住院手術。而這種手術所用的儀器十分特殊,許先生通過電話諮詢得知,牡丹江市能夠做此類手術的第一醫院、紅旗醫院的手術設備均出現故障,無法接診,只有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能夠進行手術。但受疫情影響,讓家住東安區的許先生根本無法進入在愛民區的醫院進行就診。

  4月9日晚,許先生已4天米水未進,身體狀態明顯下降。幾乎絕望的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愛民區的『民呼我應』熱線電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許先生打通了熱線。『在我說明了情況後,接線人員給予了我極大的安慰,並告訴我說,生命第一位,一定會第一時間把我的情況反映上去。』

  半小時後,愛民區防疫民情反饋員李延龍給許先生撥回了電話——經過衛健委研判,確定由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為許先生研究臨時手術方案,並經該醫院120轉運就醫。李延龍還指導許先生連夜進行了核酸檢查。第二天一早,在許先生取得核酸報告後,醫院的救護車第一時間將許先生接到醫院並進行了手術治療,為治愈病情贏得了寶貴時間。

  從許先生撥打熱線,到許先生順利手術,僅僅用了24小時。

  為救一個人一群人在竭盡全力

  術後的許先生,給當天的愛民區防疫民情反饋員李延龍撥回了電話以表示感謝。『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所有參與人員的共同聯動、共同處置和努力的功勞,是整個流程工作每一個環節的功勞。』至此,一段愛民區『民呼我應』熱線背後的故事,讓許先生淚目。

  4月9日是愛民區『民呼我應』熱線開通的第一天。當晚接聽許先生熱線的接線員,並不是愛民區的工作人員,而是12345的接線員,因家在橋北不能上班,便在家中擔負起了『民呼我應』熱線的接聽工作。離崗不離責的奉獻精神,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晚,幫助許先生聯系對接醫院的『民呼我應』工作人員李延龍是愛民區政法委派出的防疫人員,在愛民區防疫一線被確定為密接人群後,和其他一線同志被隔離在中興村。雖被隔離,但他們在中興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通過手機、電腦等通訊設備,幫助『民呼我應』進行對接聯絡。即使被隔離,也時刻承擔著防疫任務。

  當晚,接到『民呼我應』對接熱線的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工會主席緊急與急診急救科研究跨區防疫安全接診工作。

  當晚,被隔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近十天的消化內科主任王常傑,提前拿到患者檢測指標,確定出最佳診治方案。

  在知道了整個流程後的許先生流下了感激的熱淚:『作為一個危重病人,這座城市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體恤民本的情懷,讓我感受到了這片熱土的溫度。在這裡我對那些為我連夜研究方案,跨區救治病情的工作者們表示由衷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正是由於當晚這無數個溫暖人心的畫面,纔有了許先生的順利救治;正是有了這一位位不曾謀面卻勝似親人的人們,纔讓許先生看到了曙光;正是有了這千千萬萬個不計個人名利,奮戰在抗議一線的最美抗疫者,纔給這座城市帶來最溫暖最堅強的守護。

  守住防疫線更要穩住老百姓的心

  疫情無情,人有情。本輪疫情來勢洶洶,防控措施的確定及實施異常迅速,但不可避免地會有讓人措手不及的事情發生。一時間,眾多訴求集中到市長熱線12345,記者了解到,有的市民撥打之後,前面排隊的人員竟有數十個之多。一時間,市民訴求對於市長熱線資源形成擠兌之勢。

  為解決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就醫、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從4月9日起,愛民區防疫指揮部成立了訴求處置專班,由人大主任負責統籌,抽調機關乾部開通了3部熱線電話,就群眾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行解答、處置、反饋,切實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裡』。熱線電話每天8時至19時開通,開通當日就得到廣大群眾的廣泛稱贊和利用,共接聽訴求電話249個。

  考慮諮詢人多、撥打易佔線的實際情況,4月10日,訴求處置專班又組織6名被隔在愛民區的12345市長熱線工作人員,增加了6部熱線。實現一人一條點對點專線,涵蓋生活保供類、就醫購藥類、核酸檢測類、防控政策類、突發生活狀況類等九類專線。一個接線員配備一個處置員,確保問題不落地、不遺漏。熱線始終本著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宗旨,為百姓解決急事、難事、煩心事。

  截止到目前,在各部門的配合努力下,共接到訴求電話1801個,即事即辦訴求1564個,諮詢電話日均減少。

  一位『民呼我應』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每天的熱線工作都很疲憊、很辛苦,但也很充實,很有成就感。雖從抗疫一線退到二線,但卻是真真切切地轉戰到為人民服務、解決群眾訴求的一線中來,工作很有價值。』

  通過『民呼我應』的熱線,人民群眾的訴求得以解決:核酸檢測,知道如何聯系了,不能延期的狂犬疫苗打上了,急需的特殊藥品找到渠道了,買不到的蔬菜找到貨源了,堆積的生活垃圾幫忙清運了,滯留人員收到暖心的盒飯了......

  『民呼我應』的熱線員們帶著情懷,帶著責任,帶著考驗,接聽著每一個熱線,傾聽著熱線背後的每一個故事。太陽照常昇起,故事還在繼續……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