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隋洪波
伊春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小興安嶺大森林是最大家底、生態資源是最寶貴財富,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近年來,伊春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政治囑托,聚焦答好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麼樣、林區生態保護怎麼樣、林場職工生活怎麼樣『林區三問』,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生態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出鏗鏘步伐。
『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是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內容。龍江要振興,林區必須振興。我們准確把握伊春在全省振興發展大局中的定位,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研討,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求振興之道,堅持『五向五要』、打造『三城兩區』,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創』出示范區。
向森林要碳庫
打造『森林碳匯城市』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據中國林科院考察評估,2020年伊春森林濕地固碳3372.8萬噸、碳匯服務價值16.9億元,預測2035年達到25.4億元。伊春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雙碳』工作部署和省委要求,科學編制全市碳達峰方案,確保全市森林覆被率穩定在83.8%、森林蓄積年均淨增1000萬立方米以上,不斷鞏固提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高質量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多形式多途徑推動增綠增匯。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全面落實『林長制』,科學經營森林資源,提高長壽命樹種和高效固碳樹種的比例。對接全國統一碳匯交易市場,促進碳匯經濟規范、有序、可持續發展,努力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實現『雙碳』目標中體現擔當、作出貢獻。
向旅游要品牌
打造『森態旅居城市』
旅游業是建設生態文明最有優勢、最富潛力的美麗產業。伊春堅持『生態立市、旅游強市』,以旅游業為主業,突出全域、拓展全季,完善『快進慢游』旅游交通網絡,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豐富旅游產品和業態供給,提昇旅游服務能力,持續擴大一些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昇級產業鏈供應鏈,實施『旅游+』戰略,促進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推動伊春由景區景點的『供應商』向游客旅居生活的『服務商』轉變。以旅游業為牽動,提昇創意設計水平,讓更多創意產品變身旅游流通商品,構建創意設計產業生態鏈。探索多元化冰雪資源價值實現路徑,讓『冷資源』變成『熱經濟』,建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
向數字要增量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伊春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大文章,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挖掘經濟轉型發展新藍海。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智慧物流、數字文旅,鼓勵雲旅游、雲逛街、雲購物、雲教育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加強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提昇數字公共服務效能,引進、培育、用好數字人纔,以數字經濟新變量催生發展新增量。
向林下要空間
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區』
踐行大食物觀,就是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伊春耕地較少,但林下空間廣闊、森林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應堅持現代農林產業一體發展,圍繞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優勢,大力發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豐富農產品供給結構、助力國家糧油安全、促進林區群眾增收。堅持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推動散小種植養殖戶向專業合作社和現代家庭農場、牧場轉型,壯大紅松果林、食用菌、小漿果、樺樹汁、森林豬、湖羊、冷水魚等特色產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提昇精深加工能力,推出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建成全國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綠色藥房。突出發展生物醫藥、生物食品產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打造林都北藥、寒地食品產業園,更好融入全省生物經濟『一極、兩區、一帶』布局。深入實施品牌創建工程,加強銷售渠道和平臺建設,大力發展冷鏈物流,讓更多綠色特色農林產品走出大山、暢銷國內外。
向改革要活力
打造『地企融合發展示范區』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伊春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組建伊春森工集團,推動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行政區劃體制。伊春要充分發揮改革突破和先導作用,聚焦做好改革後半篇文章,構建系統完備的伊春森工集團『省屬市管』制度體系,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深化農林交錯地區村場、社場一體化建設,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基層共治。將林場振興納入鄉村振興,推進林場撤遷,盤活閑置資源,培育興村強場富民產業,實施鄉村和林場建設行動,保持歷史耐心,明確建設時序,避免無效投入,在振興發展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為全省推動林區與屬地融合發展趟開路子、作出示范。
(作者系中共伊春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