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草回芽,百病始發』。春天,氣候由寒轉暖,冷空氣與暖氣流常交替出現,氣溫變化較大,若有不慎很容易得病。由於年齡和體質的不同,發生在春季的疾病也各有特點。因此,在預防時要根據以下這些特點,重點保護下列三大人群。
一、中老年人重點防四種疾病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多數是指心髒血管由於斑塊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引起血管完全阻塞,繼而心肌壞死的疾病。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三科主任張國春表示,急性心肌梗死發病一年有兩個高峰期,分別為11月-1月和3月-4月。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應注意『春捂』,不可驟然減衣,以防料峭的春寒引起冠狀動脈的痙攣收縮,同時還應注意避免重體力勞動和精神緊張,飲食不可過飽。
高血壓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神經內三科主任侯友文介紹,每年的4月份前後人體血壓呈上昇趨勢,高血壓病患者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暴怒;可多開展些如打太極拳之類輕體育活動,調整血壓;在飲食方面選擇低脂肪、低鈉、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及有降壓作用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食用。注意要每天監測血壓,如果血壓已高於140/90mmHg,需要使用降壓藥物保持血壓的穩定。
胃病
春季乍暖還寒,常有寒流侵襲,在冷風的刺激下,常會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復發。為此,哈爾濱市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俊娟表示,既往有胃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五方面的保護:一是講衛生;二是注意勞逸結合;三是重視飲食調養;四是加強體育鍛煉;五是防止腹部受涼。
精神類疾病
春季多暖風活動和低氣壓天氣,這些都可造成人體情緒改變,要麼煩躁發怒,要麼陷入不知所措、沮喪和抑郁狀態。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袁冬梅表示,一年中3月-4月為精神類疾病復發率最高時期,其中以4月為頂峰。故而人們保持精神愉快格外重要,宜多開展些輕松愉快的文體活動,如春游、唱歌、做操等。對發現精神異常者,須加強觀察與護理,必要時請醫生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
二、兒童重點防呼吸道疾病
俗話說:『早春的天,孩兒的臉。』春季氣候乾燥,氣溫多變,兒童很容易『咳咳咳』個不停,造成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宗立彥介紹,春季兒童咳嗽的主要病因有:
1、上呼吸道感染:春季,人體的呼吸道較為脆弱,加之孩子的免疫力差,細菌、病毒容易進入人體引發上呼吸道感染,並表現出咳嗽的癥狀。
2、支氣管炎:通常支氣管炎由上呼吸道感染發展而來,從起初的乾咳發展為久咳、咳痰,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
3、肺炎:肺炎一般由發病微生物引起,一般會有乾咳、氣促、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帶血絲痰,並伴有高熱。
4、冷空氣刺激:冷空氣刺激引起的咳嗽是單純的物理變化,從溫暖的室內走出,忽然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呼吸道不適而引發咳嗽。
5、過敏:春季,萬物生長,空氣中的花粉和粉塵容易引發刺激,從而導致咳嗽。
宗立彥主任表示,預防春季呼吸道疾病,首先要注意居室通風,勤曬被,勤換衣,讓兒童多曬太陽;其次,在此季節,家長盡量不要帶孩子到電影院、市場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少串門,以避免或減少感染的機會;最後,要重視兒童的預防接種,提高機體免疫力,並加強身體鍛煉。
三、過敏體質者重點防過敏性疾病
徐徐的春風吹來,萬物復蘇,空氣中花粉、塵埃開始增多,兼之一些日趨活躍的微生物,這些致敏原一旦接觸人體或為人體所吸入即可發生花粉癥、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春季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
醫生提醒,以往有過敏史的人需注意,春天應加強自我防護,刮風時應注意關好門窗,少出戶外活動,少去踏青、賞花,以減少和過敏物質接觸的機會。若不慎發病,尤其是有哮喘病史的人,須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