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趙金成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次日,又一重磅消息發布: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原主任委員趙忠厚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彰顯了我省持之以恆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如磐決心。
回首五年歷程,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堅定推進反腐敗攻堅戰、持久戰,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懲治腐敗綜合效能全面提昇,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
保持高壓態勢形成有力震懾
『全省立案13.8萬件、處分13萬人,分別是前五年的2.9倍和3倍,移送檢察機關4086人,省紀委監委立案省管乾部351人、處分292人、移送檢察機關87人。』這組沈甸甸的數字,是全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五年『成績單』,既反映了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的嚴峻復雜形勢,更彰顯了我省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的堅決態度和堅實行動。
『「三不」一體推進,「不敢」是前提。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有案必查、有腐必懲,重點查處不收斂不收手、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嚴重破壞政治生態的案件,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緊盯『關鍵少數』,『打虎』態度鮮明。從齊齊哈爾市委原書記韓冬炎到鶴崗市委原書記張恩亮,從省林業廳原廳長楊國亭到省國資委原主任趙傑,從延壽縣委原書記封殿輝到肇州縣委原書記王恩龍……曾經『權傾一方』『呼風喚雨』的領導乾部相繼被查、風光不再,持續形成強大震懾。
數據顯示,五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市(地)黨政『一把手』10人、省直部門主要負責人25人、縣委書記32人。同時,省紀委監委還持續探索『室組地』聯合辦案模式,積極承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相關部門、派駐紀檢監察組移交的案件,相繼查處了光大實業集團原董事長朱慧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長春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原副專員井東文等典型案件。
行賄與受賄,從來都是一根藤上的兩個『毒瓜』。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治理腐敗『雙拳』出擊,行賄受賄一起查,五年來共立案行賄人員1610人,移送檢察機關637人,在嚴懲受賄行為的同時,也讓『圍獵』者付出沈重代價。
2021年1月,涉嫌職務犯罪、潛逃16年的伊春市委原書記吳傑凱被成功抓獲歸案,這是監察體制改革以來我省追回的級別最高的職務犯罪嫌疑人,也是2021年全國首名歸案的正廳級乾部;同年10月,外逃7年的『紅通人員』、職務犯罪嫌疑人魏奇回國投案……全省追逃追贓捷報頻傳。
近年來,我省強力推進追逃防逃追贓工作,在省委反腐敗協調小組的領導下,省追逃辦和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追回在逃人員181人、贓款3.33億元。
『我們深化個案攻堅,實行「一案一策」精准追逃,持續擴大戰果,一個上下暢通、左右互通、內外連通的追逃追贓工作格局不斷完善,實現境外追逃重大突破、境內追逃清倉見底。』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高壓震懾與政策感召相結合,『懲』與『治』同向同行。五年來,包括省委巡視組原正廳級巡視專員於寶國、牡丹江市政協原副主席姜英波等在內的5395人在黨紀國法的震懾下,主動到紀檢監察機關投案或交代問題,實現了查辦案件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錨定重點領域強化問題治理
省糧食局原局長胡東勝、北大荒糧食集團原董事長史中華、齊齊哈爾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孫曉波……去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強化專項治理,一批『糧官』密集落馬。他們的問題涉及貪污涉糧資金、插手倉儲項目、大搞『國皮民骨』利益輸送等多個方面,嚴重破壞糧食系統政治生態、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危害國家糧食安全。
全國每9碗米中,就有1碗『龍江糧』,作為糧食生產第一大省,龍江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任。
省委將涉糧問題專項巡視納入十二屆省委第十輪巡視,開展省市縣三級聯動,共發現問題1834個、問題線索660個。省紀委監委系統梳理全省糧食系統違紀違法案件,總結發案規律,提高整治工作針對性、有效性。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突出重點崗位、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對涉糧腐敗案件,從嚴從重查處。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通過紀檢監察建議等方式,推動主管監管部門、糧食購銷企業完善體制、加強監管,形成靠制度管權、管糧、管人的長效機制。』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還接連查處了包括省人防辦原主任武偉在內的35名省市人防系統負責人。針對該領域腐敗問題高發的情況,省紀委監委進行系統分析,梳理出利用建設人防地下商業街項目、減免人防項目易地建設費、壟斷人防基本建設項目市場等主要違紀違法手段。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針對人防系統政事不分、政企不分、違規決策、濫發津補貼等問題,打出督促人防系統全面整頓、嚴肅整改、健全機制的『組合拳』,推動該系統進一步整章建制,堵塞漏洞,從源頭上防范違紀違法問題的發生。
五年來,省紀委監委堅持系統抓、抓系統,聚焦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領域和行業,對金融、國企、政法、交通、高校、供銷社、醫療衛生等系統持續深入治理。
比如,協同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清除了省司法廳兩任廳長沃嶺生、趙金成,省公安廳原副廳長趙亞光等政法系統『害群之馬』;深入懲治金融、國企腐敗,揪出了龍江銀行原董事長張建輝、原省森工總局局長王敬先等『巨蠹大貪』;嚴肅懲治高校腐敗,查處了哈爾濱金融學院原黨委書記、院長鄧福慶,哈爾濱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付軍龍等『象牙塔蛀蟲』。
『在嚴懲系統腐敗問題的基礎上,紀檢監察機關綜合梳理類案、個案涉及的共性、典型性、苗頭性問題,深入查找責任落實和權力運行制度機制漏洞,督促主責部門整改提高,切實把制度的籠子織密紮緊。』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深化標本兼治築牢思想防線
『身為年輕領導乾部的張恩亮,墮落軌跡始於理想信念喪失,進而從政治上蛻變走向經濟上腐敗、生活上腐化,辜負了組織的信任與重托,在成長「黃金期」折戟。』日前,省紀委監委新一期的警示教育材料《從『明星』到『流星』的隕落》放在了省管乾部們的案頭。
五年來,省紀委監委堅持在省管乾部中開展『每季一案』警示教育活動,選取哈爾濱市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任銳忱,省交通運輸廳原廳長於飛,安達市委原書記劉淑芬等違紀違法省管乾部典型案件,深入剖析案情,以此警示省管乾部。這也是省紀委監委發揮查辦案件治本功能,推動辦案、整改、治理貫通融合的具體實踐。
省紀委監委還從最新查處的案件中梳理篩選出24名落馬省管乾部的懺悔書,先後結集編印了兩輯《省管乾部懺悔錄》印發省管乾部閱讀,用案中人警醒身邊人,為黨員領導乾部再念『緊箍咒』,重敲『警示鍾』。
據介紹,按照省紀委監委統一要求,全省各級紀委監委在查辦『第四種形態』案件中,推行『一案三書』,教育引導被審查調查對象自書懺悔反思材料、案發單位政治生態材料、廉政家書,建立並落實案件總結報告、案件剖析報告、突出問題專項報告等制度。比如,在張建輝案查辦過程中,其本人就撰寫了數萬字的懺悔書,並針對龍江銀行政治生態和我省金融領域問題,分別寫下專題分析報告。
『我們把以案促改貫穿一體推進「三不」始終,一案一總結、一案一警示、一案一整改,做實做細辦案「後半篇文章」,推動整改整治。』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2020年4月,以哈爾濱市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姜國文案為反面教材,重點面向全省副處級以上黨員領導乾部的警示教育,持續發揮著巨大的震懾力、滲透力和影響力。
『對「關鍵少數」敲鍾示警,從而帶動「絕大多數」以案為鑒深刻反思,努力實現從「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成為全省黨員乾部接受警示教育後形成的共識。
警示教育是連接『不敢』與『不想』的重要紐帶。五年來,省紀委監委把強化紀法教育作為反腐敗基礎性工作來抓,協助省委召開全省領導乾部警示教育大會;在公安、農業、人防等系統開展同級同類警示教育;組織開展職務犯罪旁聽庭審、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家庭助廉』等活動。通過不斷創新教育形式載體,推動黨員乾部提高拒腐防變能力,築牢思想道德防線。
同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大力培育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省紀委監委協助省委制定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工作措施,指導各市地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廉潔文化教育場所,抓綱帶目,全域推進廉潔文化建設,讓清廉成為社會風尚。
歷史重任征途如虹,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將保持清醒頭腦,永遠吹衝鋒號,牢記反腐敗永遠在路上,以更加堅實的步伐踐行初心使命,以更加堅定的決心走好新的趕考之路,不斷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