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訊 (張樹勇 竇玉婷 記者 霍梟涵)近期,牡丹江市愛民區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們把疫情防控工作挑在肩上,捨小家顧大家,勇往直前、不分晝夜地全力奮戰在疫情防控基層一線,用行動詮釋社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一線基層乾部的忠誠無畏。
淚目:暈倒後還想著工作的『90後』社區乾部
您還記得牡丹江感動全網那個暈倒的大白嗎?還記得那個讓牡丹江人心疼淚目的畫面嗎?
這個暈倒的『大白』是來自愛民區興平街道地明安居社區工作者王亮。疫情發生後,他一直在一線,每天僅睡三四個小時。4月8日上午,王亮在工作中暈倒,『我完成任務了,核酸樣本別丟了……』這是他昏迷前說的最後一句話。血壓昇至190mmHg,在醫院打完強心針、注射完葡萄糖後,當日,王亮就重返抗疫崗位。直至今日,他仍堅守在防疫一線……

王亮在工作中。
自愛民區發生疫情以來,27歲的他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年社區乾部『時有所需,必有所為』的責任和擔當。
3月30日,出現確診病例後,王亮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到軍馬社區支援。此時,他的父親腦梗住院需要做手術,考慮到社區同事都是女生,本想陪著父母的他懷著愧疚之心與母親商量後就投入工作。從30日開始,王亮便駐紮在確診小區值守,累了就在小棚子裡或者車裡休息一會兒,沒有時間睡一個好覺。
作為單位唯一的男同志,他扛下了大量的累活、重活、髒活,白天上樓收垃圾、送菜,配合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晚上給小區居民貼封條、裝電子門鎖。『我們社區都是女同事,我是男生,我能多乾就多乾點!』王亮說。
就這樣連軸轉了八九天,每天三四個小時的睡眠不足以支橕他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在完成了當天最後一個單元的核酸錄入工作之後,他眼一黑、腿一軟倒在了地上。事後,有人問王亮為什麼難受了不提出來,他回答:『我們封控小區本來工作人員就少,就靠我們幾個社區乾部,我要是休息了,其他人會更累,而且我當時隔離服都穿上了,本來物資就緊缺,不能浪費!』
感動:女兒出生這一天,他仍在抗疫一線『戰斗』
『等疫情結束我接你回家,給你做好吃的!』愛民區光明社區志願者付強愧疚地對妻子說。『沒關系的,你也要照顧好自己。』產後的妻子雖然仍有些虛弱,但依然對丈夫的做法表示理解。
4月16日,正在戰疫一線的付強剛剛忙碌完一上午的區域核酸檢測,稍事休息的他拿起手機給妻子打了一通視頻電話,看到視頻中的妻子和剛出生一天的女兒,他既激動,又有些愧疚。
這已經是付強連續在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8天了,在這18天裡,他吃住都在社區,沒有一天回過家。一邊是臨盆在即的妻子,一邊是抗疫一線,他毅然選擇投身戰疫,捨小家護大家。

付強在工作中。
作為愛心公社負責人,看著同樣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吃不好、睡不好,他組織團隊的志願者,聯合光明社區、愛心企業,為兄弟社區奮戰在封控小區的戰友送去了熱騰騰的水餃。
在陸續出現幾例確診病例後,他便駐紮在了光明社區,踏上了他的抗疫征程。每天早上4點起床准備區域核酸檢測的物資,布置場地、維持現場秩序、挨個單元通知下樓......一忙就是七八個小時。除了協助社區做好核酸檢測以外,他還承擔了重點人群入戶、小區樓道消殺、院內消殺、物資搬運、破損圍擋修補、調配社區志願者、卡口執勤、小區巡邏等重點工作。哪裡需要他,他就在哪裡。作為志願者,只要是社區需要做的工作,他都會做。他用細膩和堅守,為社區的防疫工作貢獻了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