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鐵力市榮登2021年度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榜首並獲得標兵縣稱號。

按照《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評價方案》要求,依據年度『5+1+1』和『4+2』評價體系中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昇和菜園開發利用、龍江民居建設等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經縣級申報、市級把關、省級審核,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小組對全省72個縣(市)區進行綜合排名。共評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兵縣10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良好縣52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般縣10個。
近年來,鐵力市緊緊圍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這個總目標,本著『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科學謀劃,統籌推進,著力破解農村環境整治難題。建立領導責任機制。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市委副書記及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市直各相關單位為成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項小組。同時,實行全市處級領導包戰區、各鄉鎮黨委書記負總責、副職包片、乾部包村、村乾部包組的工作機制,並建立了績效監督管理制度,由鄉鎮政府與各村屯簽訂環境綜合整治責任狀,確保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層層有人抓、處處有人管、人人有責任。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考核方案》《鐵力市農村生活垃圾整治管理目標考核標准及評分細則》等一系列考核管理制度,並設立了專項『以獎代補』獎勵資金,做到獎罰分明,以督查考核機制助推人居環境整治。建立融合推進機制。將環境整治與脫貧攻堅、精神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規劃、同步推進、深度融合,不斷提昇了農村環境質量、鄉村文明程度和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形成了聚合效應和多贏格局。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鐵力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科學規劃強保障。一方面,注重規劃設計。全面推進農村綠化、美化、亮化、改廁、河流治理、秸稈綜合利用、村屯衛生、改廁、污水、鄉村旅游、村莊規劃、建管機制、基層黨建、文明健康等工作,進一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從『整治』向『提質』昇級,並將區域內『三局一場』垃圾治理一並統籌考慮在內,努力推動區域內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整體提昇。另一方面,突出整治重點。創新推動『垃圾治理』,按照『市場化運作、專業化隊伍、標准化作業、常態化保潔』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和『農戶初分+分揀堆肥中心二次分揀』的模式,探索建立了專業化的村屯衛生垃圾管護模式,實現了全市各行政村垃圾桶、運輸車、中轉站全覆蓋。截至目前,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處理率已達到雙100%目標。全力攻堅『污水治理』,堅持『因地制宜、試點先行、分步實施』的原則,以桃山鎮福興村和雙豐鎮前進村為試點村。分別采取就近接入城市管網的模式和實施污水綜合處理廠建設,著力解決農村污水問題。依托試點經驗,又相繼在3個村屯實施排污管網和配套小型污水處理廠建設,進一步提昇農村污水處理能力。同時,結合『河湖長制』工作的開展,鐵力市創新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通過向社會購買保潔服務的方式,對全市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開展河道保潔。此外,鐵力市與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簽訂了河湖管家戰略合作協議,並投資146.6萬元建設『智慧水利』平臺,將河湖長制、巡河保潔、水利工程管理、汛期水位監控和河道采砂監管等工作納入平臺管理,實施智能遠程監控,成為全省首創市場化河道保潔及運用『智慧水利』平臺實施河道管理的縣(市),呼蘭河鐵力市段被評為省級示范河湖。
鐵力市全面優化財政供給結構,加大財政優先向三農領域傾斜,累計投入『三農』領域各類資金45.5億元,把實施美麗鄉村工程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新動力,通過人力、物力、財力各方保障,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昇。打造生態美,讓鄉村環境『靚』起來。緊緊圍繞『村內有綠、院中有花、道上有蔭、田間有林』的鄉村綠化定位,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按照『一環兩帶三通道、點狀穿插建綠地、花果飄香進萬家』的思路實施植綠造綠。近年來,鐵力市完成村屯綠化面積1.24萬畝,累計栽植樹木398萬餘株,鄉村綠化覆蓋率實現36.5%,4個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建設形態美,讓公益事業『強』起來。近三年來,全面實施農村公益事業提檔昇級,重點推進『美麗鄉村』『點亮鄉村』『平安鄉村』『雪亮工程』等工程,硬化村內道路181.45公裡、邊溝246.98公裡,建設文化廣場及農機停放場5.49萬平方米,安裝鐵柵欄219.86公裡、路燈6714基,新建和改造村屯安全飲水項目54個,改造衛生室77個,為74個村屯安裝文化共享設施,基本實現了村屯道路硬化、亮化、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全覆蓋。自2005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首批『平安縣』以來,已連續16年保持該項榮譽,並連續10餘年被伊春市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兵單位。創造生活美,讓環境品質『提』起來。圍繞農村廁所改造工作,堅持『可行、快速、紮實、高效』八字方針,形成了上下聯動、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2018年鐵力市以工農鄉北星村和桃山鎮福興村為試點,采用室內水衝式模式實施農村改廁231戶。2019年,實施農村改廁6727戶,當年農村廁所改造比例位列全省二類縣第一。2020年,鐵力市又投資2274萬元,對4240戶實施改廁,實現除日月峽鎮外全市7個鄉鎮71個行政村、良種場和市林草局所屬林場改廁工作全覆蓋,完成農村常住戶衛生廁所普及率85%以上的任務目標。2021年,鐵力市又對全市衛生廁所進行了戶廁環境污染提昇改造,累計提昇戶廁8631戶,不斷完善戶廁管護體系。同時,大力推動『能源革命』,加快推進光伏電站建設,積極推進秸杆綜合利用,已建成秸稈壓塊站14個,年可生產秸稈壓塊燃料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7%。



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環境整治的積極性是決定該項工作能否取得整治實效的核心要素。為引導農民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環境整治工作,鐵力市實行了『政府補助,農民自籌』的多元化投入模式,除市級固定投入每戶每年100元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補助資金以外,還鼓勵引導村級和農民根據實際情況投入相應資金,讓農民既願意做環境整治的參與者,也能夠做環境整治的監督員,把『鄉裡、村裡的事』變成了『自己家的事』,真正形成了人人參與整治,全社會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鐵力市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得到了顯著提昇,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