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正在大棚內收割蔬菜。
黑龍江日報4月21日訊 隨著疫情防控的昇級,各類蔬菜能否保證供應成了市民們密切關心的問題。近日,記者來到南崗區紅星蔬菜基地采訪了基地的蔬菜種植戶們。
從哈爾濱市中心到南崗區紅星蔬菜基地驅車僅需一個小時。毗鄰城市的優越地理條件,使這個以種植葉菜為主的基地成為了保障哈爾濱市市民『菜籃子』的重要基地之一。
『過了驚蟄節,農夫不能歇』。1月末育苗、3月初定植、4月初第一茬葉菜上市……蔬菜大棚裡每日都是一派忙碌景象。
7時。農民王軍已經『轉悠』了近20棟蔬菜大棚。『我有28棟大棚,每天5點左右就要起床開始一天的勞動。』
王軍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每棟大棚轉一圈,一邊轉,一邊為大棚通風。記者注意到,每棟大棚的通風口大小不一。王軍說:『通風是有講究的,要根據溫度高低、蔬菜長勢來調整通風程度。棚內溫度高於蔬菜生長適宜溫度上限時開始通風最合適,在開口通風過程中,等到棚內溫度降到蔬菜生長適宜溫度下限時關閉風口昇溫最合適。』
說完,他蹲下身,查看每顆蔬菜長勢如何,他告訴記者:『春天氣候多變,一冷一熱,蔬菜也容易「生病」,所以要格外細心。』
9時。農民姜福斌這一天主要工作就是撤掉大棚內的二層膜。拉、拽……兩個動作交替反復,一條長90米的塑料膜被緩緩拖拽到腳下,『雙層膜主要是為了更加保溫,現在天氣越來越暖,可以撤掉二層膜了。』姜福斌告訴記者,這是大棚專用的PU膜,可以保證棚內『不起霧』。一旦棚內『起霧』,會直接導致蔬菜『生病』。
從采訪開始,姜福斌手裡的活就一直沒停,不時還喘著粗氣,他說:『現在大棚裡都是活,乾都乾不完,哪有時間休息?』記者了解到,他家今年主要種植油麥菜,每棟棚產量在2~3千斤左右,剛剛上市銷售的第一茬售價相當可觀。
10時。記者再次返回到王軍的大棚裡,他和弟弟已經開始整地。王軍說:『回家吃了口飯就趕忙又來乾活。有幾棟大棚的油菜已經收割完畢,接下來要趕快翻地整地,繼續栽種,不能耽誤播種。』
弟弟手推旋耕機將地面泥土『打松』,王軍則緊隨其後用大耙子將松軟的土地整平。王軍告訴記者:『上午平整完土地,下午還要到每棟棚裡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工作比較多,所以每天都要起早貪黑。』
13時。肖大娘和兩個僱工坐在在棚裡有說有笑割著油麥菜,壁紙刀割下菜,再整齊地碼放在地頭……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嘴上打趣聊天,手裡的活卻絲毫沒停。
隔壁大棚裡,肖大娘的老伴則將地頭擺放整齊的油菜裝箱,『這些菜一會都要送到雨潤、龍園等批發市場。』
哈爾濱市南崗區農業農村局農林服務中心副主任果實告訴記者,冷涼氣候使得蔬菜病蟲害幾率較低,用藥程度也非常低。此外,一年兩茬農家肥做底肥,保證了蔬菜的品質和口感。基地從2013年成立至今近10年的時間,與很多批發市場形成了穩定的供應關系。
18時。王軍放下卷起的大棚通風口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姜福斌6棟大棚的二層膜也已經全部撤下;肖大娘的十幾筐葉菜被分別運送到不同的蔬菜批發市場。
夕陽西沈,紅星蔬菜基地農民們忙碌的一天暫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