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要的農業大省、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農業生物質資源全國第一……豐富的種質資源,獨特的基因資源,成為黑龍江省發展生物經濟這一具有創新活力、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硬核厚實的生態『家底』讓龍江生物經濟的發展藍圖清晰明確。
從寒地地緣優勢看龍江『資源』
黑龍江省生物資源量大、獨特,具有寒地地緣優勢。黑龍江省生物遺傳資源主要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三大類,擁有野生高等植物15個類別2000餘種,畜禽21個物種73個品種,淡水魚類11目21科105種。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全省建有2個國家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4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10個省級種質資源庫,共保存各類種質資源14萬餘份。

種植百合的天源藥業種子種苗基地。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學斌告訴記者,黑龍江省建立了7處野生大豆原生境保護區。其中,國家種質克山馬鈴薯試管苗庫,保存數量亞洲之最。同時,寒地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省種植面積、產量、產值、效益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全國領先。2021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51萬畝,比上年新增91萬畝,佔全國新增面積的60.6%,建成了一批規范化、標准化種植基地。建設了國家級中藥材產業園和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新上了一批產地初加工企業和集散地,初加工和倉儲能力同比大幅增長,一批國家地理標識和區域品牌獲得認證,哈藥、三精、葵花、友博、珍寶島、黑寶、迪龍等7個品牌馳名全國,『寒地龍藥』品牌進一步叫響,在全國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攀昇,中藥材產業迸發勃勃生機。

鐵力市滿江紅村平貝基地。
從生物育種看龍江『力量』
墾豐種業每年生物育種研發投入都在銷售額的5%以上,在大豆高產、優質、耐密株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大豆研究院院長胡喜平向記者介紹,團隊研發了高產、稈強、商品性好的大豆新品種龍墾3092,在建設農場連續三年畝產量都超過290公斤,2021年更是達到304公斤,創造了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新高。

胡喜平技術團隊實驗攻關。
墾豐種業只是黑龍江生物育種一個縮影。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黑龍江省科研人員加大攻關力度,大豆育種取得重大突破。單倍體育種、基因編輯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現代生物技術,已成為我省育種重要手段。
據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學斌介紹,在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領域選育了一批抗逆、高產、優質良種,選育出大豆『三高』品種東農豆252,『龍粳31』成為全國年種植面積最大粳稻品種和近20年全國第一大水稻品種。
同時,胚胎移植、調控基因挖掘等技術已在和牛育種得到應用。東北農大家禽遺傳育種團隊,選育『聖澤901』白羽快大型肉雞新品種,解決了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哈獸研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領域的動物疫苗產品覆蓋全國,遠銷世界。
從生物質能源看龍江『潛力』
近年來,黑龍江省生物質能源產業得到發展。加快推動秸稈『五化』利用,全省建成秸稈固化成型加工站1580處,成型燃料年生產能力達到900萬噸,建設規模和加工能力居全國首位,安裝戶用生物質爐具16.2萬臺,使用秸稈等生物質能源清潔取暖的農戶達到26.3萬戶。

綏化市北林區秸稈直燃集中供熱鍋爐。
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陳慶山告訴記者,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生物質資源極其豐富。據調查,黑龍江省年產農作物秸稈5600萬噸左右,折算標准煤2000萬噸左右;薪炭林年產900萬噸左右,折算標准煤500萬噸左右。但生物質能源總體分布不均,各地區差異較大。
陳慶山表示,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黑龍江省合理規劃、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培育有潛力的新型生物質資源,重點突破高效轉化與高值利用的核心技術。不僅促進了節能減排,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對於促進黑龍江省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低碳經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黑龍江省生物經濟的重要支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