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3日訊(記者 許 諾)4月23日,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科技部門共同推動,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承擔的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群體智能自主作業智慧農場』項目正式啟動。項目旨在將新一代人工智能先進理念、技術與大規模農業生產相結合,聚焦群體智能自主作業智慧農場,解決感知認知、自主執行、群智協同三項重大科學問題;聚焦主要糧食作物和『耕種管收』作業環節,打造『知、行、群、智』四項關鍵技術,實現情景感知與認知推理、靜態規劃與動態執行、機器智能與人類指導的有效結合,打造創新引領之都與現代農業之都。
近年來,哈爾濱市科技局積極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2021年11月,哈爾濱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成功獲得批復,圍繞智慧農業、智能制造、寒地場景示范三大主導產業應用場景開展試驗區建設,加強人工智能基礎前沿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及產業化發展,探索智能經濟發展新模式。
哈爾濱市科技局局長宋博岩表示,哈爾濱市科技局將做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加大投入力度,牢牢把握智慧農業這一戰略基點,讓哈爾濱市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產業化水平再上一個臺階,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為哈爾濱創新引領之都、現代農業之都等七大都市建設貢獻智慧力量。下一步,哈爾濱市科技局將繼續做好試驗區內重大科技項目的爭取、承接、落地、突破、跟蹤服務等工作,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及產業集聚,讓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劉劼表示,科技專項的啟動和實施在推動我國農業數字化、智能化向縱深發展層面具有重大意義。該項目高度契合國家戰略需求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規律,能突破我國農機整體水平落後、自主作業功能碎片化、群體協作能力差、智慧農場管理效率低的瓶頸,在力促農作物增產增收、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昇的基礎上,又能構築農業安全屏障,有望成為國家農業的智能化先進示范案例和人機共融、自主協同的智慧農場產業化范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通過充分釋放農業生產現代化和智能化的示范效應,加快推進哈爾濱市數字經濟建設,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項目實施後,將在北大荒萬畝以上農場,針對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生產過程中,集成示范項目核心技術成果。總體上,全面實現並部分超過農業作業高分辨率探測,2類目標識別(精度?90%);研制4種群體智能自主無人農機系統樣機,實現5臺套以上同環節、100臺套以上跨環節協同作業;種肥藥施用精度?95%,作業路徑誤差不高於3cm,連續工作?10小時;減少用工50%以上;構建智慧農場大腦1套;形成3項行業標准和規模化示范應用的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