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瑞 劉暢
解放思想是伴隨發展的永恆課題,農業要發展、要振興,也離不開思想的解放。黑龍江省作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要堅持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建設農業強省,都需充分解放思想,以廣大農民為主體,以提高農民綜合收益為抓手,引領廣大農民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踐行者,早日實現我省現代農業發展新突破。
黑龍江省作為國家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的農業大省,近幾年已初步建立起較完善的糧食補償機制。為進一步提昇政策執行力、提高財政補貼兌付效率、促進農民思想觀念現代化,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我省農民綜合收益。
暢通農民信息渠道,以新視角看待農業現代化
要提高農民參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就要全面做好政策解讀宣傳工作,確保惠農政策落實到位。
一是要依法依規公開包括金融信貸服務在內的補貼信息,特別是對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以及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的補貼政策應進一步宣導,確保糧食利益補償政策宣傳到戶。
二是嚴格執行補貼發放規定,做到精准發放、精確管理。當前面臨春耕,滿足我省種糧農民肥料需求是守護糧食安全的重要防線。因此應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發放機制,強化資金監管,加快財政資金兌付,確保不誤農時。
三是要盡快搭建起『體農情、知民聲』的信息網絡通道,對政策落實進行跟蹤反饋,傾聽農民群眾訴求,並及時妥善處理合理訴求。
發展質量農業,增強我省『內生性』補償政策
當前我省糧食補貼來源以中央及省內地方財政補貼為主,為保障利益補償機制的可持續發展,應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思維,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想方設法發展『內生性』補償政策。
一是加快布局油糧產業園區建設。通過構築糧食種植、收購、深加工、營銷、生物育種、生態保護等多環節有機銜接的糧食產業鏈和價值鏈,加快建成全國首批糧食油料產業園,促進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增強糧食產區的自身『造血』能力。
二是以品牌建設引領鄉村產業質量變革。加快構建以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企業品牌為支橕、產品品牌為基礎的龍江農業品牌體系,打造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龍字號』農產品品牌。發揮品牌溢價效應,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強化糧食產區『內生性』利益補償。
三是加大職業農民培養力度,構建新農人的終身學習渠道,培養新時代農匠。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農民、農業的氛圍,在滿足農民獲得感的同時,增強其榮譽感和責任感。這是『內生性』補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打破墨守成規,多角度完善農民利益補償機制
發展現代農業,在堅持面向市場的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扶持。對農民的利益補償也不僅限於直接的經濟補償,在政策的制定上還應進一步解放思想,體現對技術、流通、保險服務上的支持,多角度完善農民利益補償機制。
一是幫助農戶提高選種用種能力,促進良種良法深入結合。根據我省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和重點產業發展需要,應在糧食主產區重點推廣種植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宜機收的玉米品種和高產、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種。在經濟作物主產區推廣早熟、適口性好的鮮食玉米品種以及優質雜糧、雜豆品種。
二是通過地方建設電商孵化基地,培育一批能夠講好龍江故事的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帶動農戶進行線上直播銷售,開闢農產品銷售新通道,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新空間。
三是動態掌握參保農戶相關情況,加強承保理賠管理。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提供無差別的保險服務,做到承保到戶、定損到戶、理賠到戶。
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加快『卡脖子』技術攻關
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現高質高效發展。應以解放思想為指導,推動我省高端農機裝備研制、提昇農機化有效供給能力,進一步釋放勞動力,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這也是保障科技農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一是結合我省鼓勵總部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引入國內外的知名農機品牌來我省建廠。秉承先合作學習,再向自主研發邁進的原則,促進農機研發能力的提昇。鼓勵由『產地銷』到『銷地產』的市場延伸,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兩側貫通』。
二是鼓勵現有的農機生產單位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對接與耦合,支持相關農企、農機合作社,與學校共建共享工程創新基地、實踐基地、實訓基地,加快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雙鏈融合』,以實際市場需求篩選、改進、推廣農機設備,推動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三是推進機械化與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打造北斗衛星導航、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等信息技術在農機化生產、智能監測等方面應用場景,推進傳統農機裝備向智能化轉型昇級,促進精准農業技術快速發展。重點加強研發針對大豆、小麥、玉米、水稻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獲、植保、秸稈處理全程化的低能耗智能型農機設備,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智能化。
(作者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