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4月25日訊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全省水利系統職工堅持以『十六字』治水思路為指引,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改革中求發展,在創新中尋突破,努力讓每條江河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治水、節水、管水、興水等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為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水利支橕和保障。
1 水旱災害防御
錨定『四不』目標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主動扛起水旱災害防御的政治責任,連續5年實現『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衝擊』的目標。
提昇『四預』水平
堅持『預』字當先、關口前移,將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貫穿水旱災害防御全過程,共組織會商104次,發布汛情通報260期、雨水情預警信息14萬餘條,組織制定11個地市、47個縣(市、區)和呼蘭河等17條河流超標准洪水防御預案,科學調度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200多億立方米,派出255個專家組和工作組深入一線。
防災減災成效顯著
成功防御了2018年呼蘭河流域性大洪水,2019年、2020年汛期發生的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前2位降水和嚴重洪澇災害,2021年黑龍江上游特大洪水和下游大洪水。有效應對了『利奇馬』『美莎克』等12次強臺風,減輕了2017年春夏連旱災害。五年來,減淹城鎮263個、耕地443萬畝,避免288.1萬人轉移。
2 全面實施河湖長制
2019年至2021年我省連續3年獲得了國務院河湖長制督查激勵,是北方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省份。
高位推動保障有力
省委書記、省長共同擔任省總河湖長,『省市縣鄉村』五級共20415名河湖長履職盡責。每年召開省總河湖長會議,先後4次發布省總河湖長令,全省上下同心協力,實現了見河長、見行動、見成效。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河湖長制辦公室,組建15個部門組成的成員單位,健全了『河湖長+河湖警長+檢察長』常態化工作機制,設立河湖警長2026名。率先創立庫長制,全省注冊登記水庫均落實了庫長。建立了河湖長會議等9項制度,出臺《黑龍江省強化河湖長制工作方案》。
攻堅克難剔除積弊
2018年以來,全省共清理『四亂』問題2.1萬個,違建面積272萬平方米,清除松花江等江河圍堤7362公裡。如期清除了呼蘭河口濕地公園違建、列入中央紀委漠視侵害群眾利益臺賬內的哈爾濱市道外區阿什河29處、150萬平方米『四亂』頑疾。
專項治理效果明顯
完成2881條河流和253個湖泊劃界任務,劃界長度9.21萬公裡。完成231座超(到)期水庫大壩安全鑒定任務,實現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完成了24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341座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158座小型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完成454座小型水庫、1008個歷史問題整改。開展水污染防治專項行動,135個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水體(Ⅰ—Ⅲ類)比例達到70%以上,劣Ⅴ類水質斷面同比減少4個。
3 水利建設發展
持續加大投入
五年共落實水利投資463.87億元,其中地方投資256.45億元,創歷史新高。『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有16個項目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150項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達到1200億元。
強化頂層設計
先後完成了《黑龍江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等10餘項水利發展規劃,謀劃『十四五』期間水利項目3000多個,總投資1797億元。
工程效益顯著
防災減災工程
全省共建成江河堤防長度1.54萬公裡。其中,嫩江、松花江、黑龍江堤防和哈爾濱等7個重點城市主城區堤防已達到規劃設計標准。建成龍江水利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三江治理工程。實施21條主要支流和213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治理河長3160公裡。三江治理工程以及各類防洪工程,在抵御黑龍江、嫩江、松花江以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洪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護了全省約1/4的耕地和40%人口。
水資源配置工程
全省共建成各類水庫888座(大29、中98、小761),總庫容達287.64億立方米。建成尼爾基引嫩擴建骨乾一期工程,閣山、奮斗2座大型水庫,正在建設關門嘴子等3座大型水庫,建成二甲溝、幸福溝2座中型水庫,完成龍鳳山、新立等7座大中型水庫和95座小型病險水庫加固,恢復有效庫容6.29億立方米。
農田水利工程
全省共建成大中型灌區332處,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998提高到0.6102。建成三江平原青龍山灌區、錦西灌區骨乾工程,建成三江平原14處灌區田間配套工程,完成55處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5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68個縣(市、區)灌區維修養護等任務。三江平原灌區田間配套工程置換地下水灌溉面積622萬畝,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近300萬畝。
水生態保護工程
全省水土流失面積較2016年減少3344平方公裡,中度以上侵蝕強度佔水土流失面積比例由2016年的29.4%降至17.5%,實現了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15萬平方公裡,治理侵蝕溝2867條。完成11座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和6個河流生態改造,新建改建各類水文基礎設施530處。
4 水資源管理與保護
實施節水行動
出臺《黑龍江省節水條例》,印發《黑龍江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建立聯席會議機制,編制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兩次修訂《黑龍江省地方標准——用水定額》,建成水利行業節水單位96個、節水型高校19所,實施合同節水項目4個。49個縣(市、區)達到現行節水型社會標准,全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達到國控目標。
長效監管水資源
完善全省區域流域水資源管控體系,完成跨地市重點河流水量分配、生態流量保障方案編制。實施年度水量調度計劃,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及各行業用水,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和剛性約束制度體系初步形成。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核查登記取水口32萬個。自籌資金1.4億元建設1952眼地下水監測井,在全國率先建成地下水監測體系。強化對市縣政府水資源考核。
加強地下水管理保護
用水總量從2017年的353億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324億立方米。以三江平原地區為重點,實施地下水壓采『三水共治』。通過『工程換水』,置換井灌水田面積622萬畝;通過『控灌節水』,完成水稻控灌面積850萬畝以上;通過『休耕停水』,休耕井灌水稻143萬畝。三項措施共壓采地下水31億立方米,地下水超載縣由2017年的22個下降到12個,降幅45.45%。完成全省地下水量水位『雙控』指標劃定等基礎工作。
5 聚焦農村飲水安全
『飲水』提前脫貧
五年共投入資金69.49億元,建農村飲水工程1.8萬處,1200萬農村人口受益,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2017年,完成了42萬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精准識別。2018年底,全省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提前兩年實現『吃水不愁』。2019和2020年又開展鞏固提昇。
強化運行管護
2020年省政府印發《黑龍江省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落實工程運行管理『三個責任』。開展年度督查暗訪,確保動態清零。
助力鄉村振興
推動單井單屯向集中連片供水轉變。2021年,落實地方政府一般債券8億元,提昇1752個村屯、107.4萬農村居民保障水平。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後評估』中,我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獲好評。省水利廳農水水電處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6 自身能力提昇
水法規體系建設
制定印發《黑龍江省水土保持條例》《黑龍江省節約用水條例》等2件地方性法規;《黑龍江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等5件省政府規范性文件;《黑龍江省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乙級資質管理辦法》等水利廳規范性文件和重要管理制度31個;《廳黨組三重一大事項規定》等23個內控制度。
強化執法隊伍建設
80個市縣均成立專職水政監察機構或加掛水政監察牌子,組建水政監察隊伍103個,專兼職人員1413人。共查處水事違法案件872件。
『放管服』改革
2019年、2021年兩輪梳理權責清單251項,認責、放權和擔責盡責目標同步實現。實現『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和『辦事不求人』,省水利廳在全省43個部門網上政務服務能力三方評估中排名第4位。
水利投融資改革
利用銀行貸款和債券資金實施了4座水庫建設。2019年-2021年各地累計落實一般債券46.95億元、專項債券41.53億元。
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建設
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體系等一批水旱災害防御基礎設施全面建成並發揮作用;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等一批水資源立體監控系統逐步建成。開展各類科研項目190項,3項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24項達國內領先水平。
7 堅定政治引領
從嚴治黨
開展『兩學一做』,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等。認真開展巡視整改,逐級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機關黨建
開展機關黨建三年全面提昇工程,在省直機關黨建三年全面提昇工程表彰中被評為先進黨組和先進機關黨委。
正風肅紀
推進政治巡察試點,層層壓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堅持糾治『四風』,持續開展乾部隊伍『五整治』。
精神文明
廳機關等4個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12個廳直單位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9個單位被評為全國水利文明單位。2個集體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5個集體榮獲省級青年文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