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7日訊 這裡是古色達鄉,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積淀;這裡是綠色達鄉,有著碧水藍天和宜人風光;這裡是金色達鄉,有著欣欣向榮的現代產業和發展勢頭……
達鄉,是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人民對家鄉的昵稱。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是全國唯一的市轄達斡爾族區,全區總人口12.5萬,其中達斡爾族人口1.2萬,佔全國達斡爾族人口的十分之一。
這裡波光粼粼,落霞孤鶩齊飛在二溝河畔;這裡松柏蒼蒼,達斡爾人築城之音仍回蕩於耳旁;這裡星光點點,倒映著嫩江之濱的寧靜與美好……
五年來,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穩步提昇,增長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增長5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2.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3%。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力推進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扛起新的時代使命。『十四五』期間,全區將策馬揚鞭,加力走出一條農業現代化、工業集群化、文旅產業化、生態價值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民族區新征程。



鋪展綠色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版圖
正是春暖農忙時,走進梅裡斯達斡爾族區的田間地頭,放眼望去,呈現出一幅幅繁忙的春耕畫卷。培土、翻溝、點種、覆膜、拉棚……在梅裡斯鎮榮勝村近300畝棚室香瓜基地的育苗大棚裡,村民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大棚扣置和秧苗移植工作。
農業豐產豐收,春耕是基礎,技術是保障。為確保今年全區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該區農業農村部門隨時深入各村屯進行育苗、防凍害等春耕方面的技術指導,確保農戶栽好苗、好栽苗。據榮勝村黨支部書記王俊介紹,今年全村香瓜種植面積8000畝,這種連片規模化種植有利於品牌的樹立,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在郝氏家庭農場倉庫內,化肥、籽種等農資齊備,院內大型農機具一字排開,統一『體檢』完畢,整裝待發。今年是郝氏家庭農場成立的第三個年頭。去年,他們通過流轉土地,建設了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產值3000萬元,取得了較好效益。今年,為響應國家『穩糧擴豆』政策,切實提高大豆種植面積,該農場計劃擴種大豆種植面積至30000畝,並購進最先進的大豆種植收獲配套機械,從種到收將呈現出經營規模化、生產標准化、品種專用化、銷售訂單化的特色。
經過多年發展,梅裡斯現代農業體系逐步形成,種植結構不斷優化,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持續叫響,規模化、現代化大農業迅猛發展。他們成功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設『精釀啤酒示范工程與啤酒花產業基地』教授工作站,試種啤酒花喜獲豐收,開啟區校合作新篇章。
下一步,梅裡斯將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圍繞蔬菜、糧食、肉類、乳類、藥材等『原字號』產品,建立梅裡斯特色農業品牌,逐步形成地域標識。同時,集中力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制定獎勵幫扶措施,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龍頭企業,探索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做大農畜產品電商產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開拓銷路,讓梅裡斯綠色農畜產品蜚聲海內外。


勾勒充滿活力的集群化工業藍圖
城市發展看產業,產業發展看項目。在黑龍江梅裡斯經濟開發區內,機器轟鳴,車輛穿梭,一派火熱的生產場面。近一年來,九洲生物質熱電聯產、金鑼山松生物大豆深加工等項目先後竣工投產。
走進金鑼山松生物大豆深加工項目,企業豆粕項目負責人劉中夫告訴記者,目前日加工大豆500噸,預計年加工大豆達16萬噸,年生產豆粕10萬噸,年生產大豆分離蛋白2.4萬噸,年產值將達到5億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200餘個,是亞洲最大的大豆分離蛋白單體生產車間。
過去五年,梅裡斯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共引進項目55個,簽約總額超百億元,金鑼山松、東方希望等省級重點項目紛至沓來,工業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如今,為實現工業集群化發展,梅裡斯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頭號工程,按照齊齊哈爾市推進產業鏈供應鏈三年行動計劃,做大做強做優『7+1+2』十條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打造肉食品一體化、大豆、奶乳一體化、中央綠色廚房等先進產業鏈集群,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等新興產業,努力將梅裡斯經濟開發區打造成我省西部產業特色明顯、優勢比較突出的工業集群化發展平臺。
前不久,在全市重點項目產業鏈集中開工儀式上,梅裡斯總投資額達2.3億元的鑫富匯速凍果蔬、鮮食玉米加工及冷鏈物流項目紛紛落地開工,未來工業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書寫多姿多彩的產業化文旅篇章
四月的梅裡斯達斡爾族區草長鶯飛,江水潺潺,一幅幅春意盎然、富有現代氣息的鄉村圖景逐一展開。每年的『五一』小長假,這裡都是鶴城百姓賞花玩水、品嘗特色美食的好去處。
用文化引領旅游發展,用旅游促進文化繁榮。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市轄達斡爾族區,體驗民族文化已成為梅裡斯旅游發展的『金字招牌』。
哈拉新村被稱為『中國達斡爾族第一村』,這個曾被洪水淹沒的小村莊,伴隨著全國政協的援建迎來了新生。近幾年,哈拉新村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以文旅融合破解『致富密碼』。2021年,該村全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旅游收入550萬元,帶動300多名村民就業,人均增收6000多元,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不只是哈拉新村,笨奔福生態農莊、紅星盈果蔬小鎮、額爾門沁景區……悄然間成為了齊齊哈爾市民『近郊游』的『打卡』之地。
五年來,梅裡斯文化旅游產業大步邁進,發展魅力日益綻放。10餘種達斡爾族書籍編輯出版;達斡爾族刺繡作品榮獲全國鄉村手工藝大賽優秀獎;成功獲批全國曲棍球後備人纔基地。目前,全區有哈拉新村等國家級景區7個,紅星盈果蔬小鎮等特色景點11個,額爾門沁等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5個。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不斷完善,推進民族游、鄉村游、康養游等旅游節點建設和線路規劃設計,以庫木勒節、抹黑節、采摘節、冬捕節等現有節慶活動為載體,書寫文化旅游新篇章。
未來五年,梅裡斯將面向全市『六區一體化』發展,調整旅游供給側結構,大力發展周邊游,打造嫩江西岸首選旅游目的地;進一步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實現中國達斡爾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標。


描繪美麗達鄉的特色化生態畫卷
二溝河面上鷗鷸成群,哈拉海濕地上天鵝飛過。從三年前音欽村村民蘭春龍誤捕鱘魚放歸嫩江,到現在民族廣場景觀樹旁太平鳥鳴聲聲回蕩,這一切都見證著梅裡斯優良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梅裡斯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該區有序淘汰燃煤小鍋爐,不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嚴格落實河湖長制、77天禁漁期等環保措施,梅裡斯被評為『大氣污染綜合整治示范區』。
『十四五』期間,該區力爭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突破,不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深化飲用水保護和畜禽糞污專項治理,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建立江河流域水質水情監測體系和數據庫,塑造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同時,全力防治土壤環境污染,持續推進耕地輪作休耕,逐年推廣可降解農用地膜,控制農業『三減』在5%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率達99.7%以上。
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正在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吹響了奮力走出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的連聲號角,擘畫著全方位振興發展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