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黑龍江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社會和諧安康有序,民生福祉大力改善。為回顧這五年來黑龍江各項事業的發展、變化,帶給老百姓各項實惠,也為更好地踔厲奮發向未來,東北網、極光新聞推出特別報道——龍江振興這五年。
東北網4月28日訊(記者 霍梟涵)從全面推進國有林區改革,到龍江森工集團正式掛牌,再到為國企三年改革而奮斗,回望過去的五年間,改革充斥在龍江森工發展的全過程,與過去相比,『龍江森工』所涉及的轄區范圍、職能、經營內容上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重新出發的龍江森工集團,作為生態性公益企業對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堅守與執念,沒有絲毫放松,三年布局20萬畝紅松果林;響應黑龍江省產業規劃,積極發展刺五加種植等中草藥種植項目;對紫蘇等特色產業不斷培育壯大的同時,加大林區高標准田的投入建設工作。
大力發展森林食品產業 打好綠色有機牌
龍江森工集團積極推進食品生產企業標准化工作,積極與省農業農村廳、省食品安全辦公室、省市場監督局對接,依托威虎山飲品有限公司、驚蟄食品有限公司、森林食品集團等單位開展與國內、國際標准對標工作,並進一步規范林區特產黑木耳市場秩序。同時,積極打造紫蘇、刺五加、漢麻等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經國家林草局專家審核,清河林業局有限公司育林林場五味子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已被確定為第五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為森工林區首家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黑森』食品在各大展會上受青睞。
2021年,龍江森工集團所屬林業局堅果林面積達到8.3萬畝,堅果產量1011噸,產值8459萬元,漿果面積達到6.82萬畝,產量1900噸,產值3408萬元;山野菜采摘5067噸,食用菌種植3.99億袋,預計產量1.93萬噸,產值12.8億元。堅果漿果加工1365噸,山野菜加工量856噸,食用菌加工量398噸,生產菌包0.93億袋。
建設中藥材基地 推進產業轉型發展
龍江森工集團充分發揮林區資源優勢,持續擴大林區中藥材產業規模。成立了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積極與省中醫藥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和省中醫藥協會加強聯系與溝通,邀請專家教授對種植職工進行技術培訓,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同時根據林區資源優勢,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實施『一局一品』戰略。積極探索多種組織化形式,目前已在多個林業局試點,方正、穆棱、東方紅現已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以企業帶動職工,調整種植業結構,正進一步謀劃『種植-加工-銷售』的一條龍產業鏈,發動職工農戶發展中藥材種植,帶領職工致富。

龍江森工林區職工栽植刺五加。
2021年,森工林區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6.49萬畝(包括秋播),其中大田種植14.45萬畝,庭院種植5.6萬畝,林下種植26.44萬畝。佔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的13%,相比2020年增長了16.2萬畝,同比增長53%,其中,2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192個,1000畝以上的23個。森工林區現有中藥材合作社41個,種子種苗基地16個,初加工企業23家。
擴大養殖規模 創新養殖模式
五年來,森工林區不斷提高養殖業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水平,大力推進養殖項目發展。2021年成功引進天邦集團在葦河林業局投資建設GGP生豬養殖繁育基地,亞布力林業局有限公司進一步加深與東北農業大學的合作,新增建設3個規模養殖場,繼續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同時,規范管理了林蛙養殖產業,對林區林蛙養殖的管理模式、承包對象、承包年限、承包方式、承包合同等相關問題進行具體要求,為合理規范森工林區林蛙產業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亞布力林業局有限公司豬菜同生項目。
龍頭企業帶動 推進產業鏈延伸
龍江森工集團以森林食品集團為龍頭,充分運用資源優勢,帶動迎春黑蜂、八面通沙棘、樺南紫蘇、亞布力生態養殖產業發展。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推動一產向二產轉變,向三產延伸,實現效益最大化。加快中藥材加工產業轉型昇級。重點培育和壯大『兩參』、平貝、五味子等道地藥材栽培,逐步實現林下藥材栽培基地化、規模化、產業化,通過招商引資、互利合作等形式大力推進與藥廠合作。龍江森工林區現有國有農產品加工、倉儲產業項目7個,主要有樺南農盛園食品有限公司、迎春糧食儲運有限責任公司、柴河牡丹江威虎山飲品有限責任公司、亞布力驚哲森林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資產總額2.54億元。

樺南農盛園食品有限公司紫蘇深加工生產線。
未來,龍江森工集團將構建『五大產業』集聚板塊:瞄准千億產業目標,立足增強林業生態功能,著力打造全域營林產業集聚區;發揮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優勢,著力打造生態旅游康養產業集聚區;構建專業公司+基地+職工的合作模式和『統一大品牌、多元系列產品、集中大營銷』的銷售體系,著力打造森林食品產業集聚區;調整森林農業種植結構、加大中藥材開發力度、發展生態特色養殖業,著力打造森林農業產業集聚區;恢復性建設林產工業產業,儲備人纔鍛煉隊伍,著力打造林產工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