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新區乘勢揚帆向未來
2022-04-29 14:31: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29日訊 谷雨時節,春意正濃。經過多年的萌芽拔節,哈爾濱新區迎來蓬勃生長期。

  『堅持創新發展改革發展開放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在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不斷取得新業績、創造新輝煌。』省委書記許勤到哈爾濱新區調研時提出的明確要求,成為新區上下昂揚奮進的行動指南。

  加快打造全省乃至東北地區最具活力的增長極、最具特色的對外開放平臺、最具潛力的創新高地、最具優勢的轉型發展引擎。努力實現『GDP達到千億級、財政收入達到百億級』。堅定不移舉改革旗、走開放路、打創新牌,聚力打造龍江版『新浦東』,努力開創新區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俯矙哈爾濱新區。(圖片由哈爾濱新區提供)

  百舸爭流千?競,乘風破浪正當時。擁抱全新發展機遇,哈爾濱新區豪情激蕩向未來!

  改革

  深耕『試驗田』梯次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近一段時間以來,即便疫情防控靜態管理期間,哈爾濱新區企業和群眾的政務服務需求仍得到充分保障。『無感續證』『承諾即換證』『遠程視頻驗場』等改革創新舉措,成為實現『網上辦』『不見面辦』『零跑腿』『辦事不求人』等高效優質政務服務環境的重要支橕。

  哈爾濱新區獲批設立以來,一路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精彩蝶變。

  2019年,隨著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設立,哈爾濱新區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個集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高新區、經開區、行政區於一體的『五區疊加』的改革創新『試驗田』。

  站在新起點上,哈爾濱新區結合國家戰略、省市定位,以及『五區疊加』體制機制優勢,承載『引領龍江改革開放』『重構哈爾濱城市架構』『重塑哈爾濱產業結構』的三大使命,對標浦東、復制深圳,全力打造龍江版『新浦東』。

  在全國首創『以照為主、承諾代證』,在全省率先試點『一枚印章管審批』,『承諾即開工』成為享譽全省的營商環境品牌……截至2021年末,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梯次推進各領域改革553項,3項綜合改革全國首創,16項綜合改革全省首創,22項改革入選國家級、省級試點,15項改革獲評『全省優秀改革案例』,48項改革在不同層級推廣,帶土移植深圳特區經驗45項。哈爾濱新區一路破冰深耕,改革『試驗田』成為『示范田』。

項目建設現場。(蘇強攝)

  哈爾濱片區審批部門想到企業前面、做到企業前面的『無感續證』審批模式,把為企服務推向新高度。在政務信息數據共享、互認互用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企業群眾辦事需求的精准預判、即時感知、定向推送、智能處置和免費郵寄。延續過程企業無需主動申請、無需提交材料、無需來回跑腿,讓企業群眾在『無感體驗』中完成許可延續。

  看似簡單的『無感』,卻是審批部門在五年多的改革創新基礎上不斷自我超越的成果。

  眼下,哈爾濱新區『一枚印章管審批』和『一支隊伍管執法』的『兩個一』改革創新成效明顯。

  『這「兩個一」不是簡單的部門和事權的整合,而是政府管理格局的重構,是新區打造服務型政府、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哈爾濱新區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副局長那威告訴記者,『一枚印章管審批』和『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完成後,新區已經形成審批、監管、執法相分離的政府管理新格局。

  如今在新區,群眾和各類市場主體辦事只需走進政務服務大廳『一扇門』,辦理的各類許可證、照只需加蓋新區行政審批局『一枚章』。群眾最直接的感受是在新區辦事少跑腿、特便利、無負擔。而這就是『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實施後帶來的直接效果。

  行政審批『雙屏』模式方便企業。(薛婧 李愛民攝)

  繼『一枚印章管審批』全面推開後,2020年6月8日,哈爾濱新區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掛牌成立,在全省率先組建全區域、全領域、全職能管控的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打破了各執法隊伍『條條』管理體制,解決了因部門職能交叉導致的重復執法、推諉扯皮等問題,真正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隊伍之外無執法』。同時在省內率先實行告知承諾制改革、套餐式服務、『一業一證』改革、遠程不見面勘驗等創新舉措,構建起跨境異地協同辦理、政銀企合作辦理、政務服務分級辦理等政務服務體系,有利地促進了貿易便利化和辦事就近化的開展,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大提昇。

  截至目前,新區『一枚印章管審批』事項已精簡至417項,其中333項相比先進地區已達最優。

  累計精簡審批要件156項(佔原要件比重13.45%)——

  總體壓縮審批時間71.91%

  2021年,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新設立企業7689戶,同比增長23%,其中外資企業29戶,同比增長12%。

  十大改革案例

  1、實施『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實現一個大廳辦事、一個部門審批、一枚印章出件。

  2、創新『一支隊伍、五大戰區』綜合執法模式,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

  3、帶土移植深圳經驗,探索建立深哈合作背景下的『飛地經濟』模式。

  4、創新集成通關模式,為外貿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5、打造市場化招商模式,重構新區招商引資工作新格局。

  6、率先試行『以照為主、承諾代證、失信嚴懲』改革,助推『小店經濟』快速發展。

  7、實行『承諾即開工』,破解項目開工難題。

  8、推行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共享即懲戒』,打造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

  9、探索教育治理體系、育人體系和評價體系改革路徑,打造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哈爾濱新區樣本。

  10、創新公益性服務設施配建標准,打造『15分鍾宜居生活圈』。

  創新

  創新『強磁場』匯聚新動能

  時下,隨著我省『四大規劃』相繼出臺,哈爾濱新區站上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的『新風口』。華為公司在全國布局的第23個、我省首個鯤鵬生態基地項目,正在快馬加鞭建設,預計6月正式上線運營;廣東專精特新『小巨人』善行醫療正悶頭搶工期,預計7月量產;百度、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等咖位企業也馬不停蹄忙對接……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而優質的產業生態更有利於企業成長。

  作為創新高地,哈爾濱新區的創新活力強勁,集聚了眾多能上天入地下海的高精尖項目在此進行成果轉化。包括我國航天領域唯一的、也是我國東北地區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科學工程』;有被譽為『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的中船重工龍江廣瀚燃氣輪機;有打通衛星激光通信『天路』的哈工大衛星激光通信;有打破國外壟斷,讓『超高鈦』貼上『中國制造』標簽的博叡創富……

  作為被國務院點名表揚的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之一,哈爾濱新區多年來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方向,聚集著眾多高新技術企業。據悉,2021年,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通過386家,同比去年增長77%,佔全市41%;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859家,同比去年增長62.38%,佔全市36.35%。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197家,國家級研發創新機構92家,形成了從工業科技到農業技術,從航天工程到『三海一核』,從動物生物制品到玉米工程的多門類、全鏈條的科技支橕。

  科技創新是新區發展的『硬核』底氣,也是推動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之源,更是集聚產業和人纔的重要『強磁場』。

海鄰科技術人員進行研發。(蘇強 攝)

  『工大智研作為本地技術高地,擁有與頭部企業對話的話語權。』哈爾濱新區招商集團京津冀事業部副部長嚴基龍口中的工大智研是由黑龍江省政府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共建的一個新型研發機構。從2020年12月成立以來,工大智研已經引進6位國際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纔,建成50人核心研發團隊。同時釋放出強大創新『磁場效應』,引得華為、百度等國內AI龍頭企業北上洽談合作。

  工大智研僅是新區眾多高新技術企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隨著營商環境和產業生態的不斷優化,加之政策扶持力度的精准,企業和人纔紛至沓來。據悉,從2019年以來,院士、博士科研工作站數量達到19個,省級領軍人纔梯隊項目數量達到22個,吸引各類高層次人纔1.1萬人,2000多名龍江籍優秀人纔實現回流反哺,已形成了國內一流的航空航天科技研發團隊並建立了專家庫。

  截至2021年底,哈爾濱新區共有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1044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戶,2021年新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68.6億元,同比增長18.6%,約佔全市數字經濟總規模的32%左右。

  在生物經濟領域,已集聚以哈藥集團、三聯藥業、譽衡制藥為代表的醫藥和配套企業127戶,其中A股上市企業3戶、三板上市企業1戶、股份制上市企業14戶;規上工業企業23戶。

  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產業實現增加值500億元,數字經濟相關聯企業達到1500家,其中規上企業達到150家;實現生物產業工業總產值超過35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800億元,以產業集群為主導的生物經濟新動能顯現。

  開放

  四鏈融通昇級樹起向北開放新標杆

  近日,由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內對俄企業自主發起的對俄企業聯盟正式成立。這個企業自建的『自貿朋友圈』,正以『抱團式』發展的姿態,在『一帶一路』以及國際市場發展新機遇中共謀新商機。

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歡迎您。(圖片由哈爾濱新區提供)

  作為唯一一個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自獲批建設以來,緊緊圍繞國家賦予『對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的戰略定位,從打通物流鏈、金融鏈、產業鏈和科創鏈『四鏈』入手,搭建平臺、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全力推動對外交流與合作。

  2019年9月

  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掛牌,且全部在哈爾濱新區范圍內,這成為新區對外開放的最大利好,推動新區對外開放躍上新臺階。

  2021年

  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實現進出口總額86.17億元,同比增長58.1%,高於同期全市進出口增速23.1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全省28.5個百分點——

  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25%

  對俄羅斯進出口額超10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超50%

  2022年

  加強與黑河片區、綏芬河片區一體化發展,推動與省內沿邊口岸城市開展『飛地合作』,推動與臨空經濟區、綜保區改革聯動、發展聯動,共同打造『店』『廠』『倉』分立分設的『對外貿易共同體』。

深哈·科創總部。(薛婧 李愛民 攝)

  積極對接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依托深哈產業園,加強與深圳人工智能、機器人、傳感器、芯片、石墨烯、生物醫藥等產業的對接合作,以華為區域總部及鯤鵬創新中心為龍頭,引進50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入園,加快推動以深圳和廣東企業為主體的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

中科盈江傳感器生產線。(蘇強 攝)

  力爭推出100項創新案例、進出口總額達到100億級、精簡100項審批事項、總體方案試點任務完成率10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0%的『五個100』的目標——

  向自貿試驗區2.0版聚焦發力

  當下,由龍運集團建設的B型保稅物流中心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據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管理局副局長徐濤介紹,B型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延伸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解決了哈爾濱片區沒有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瓶頸,為哈爾濱片區打造對俄跨境物流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伴著龍運、俄貿通、哈俄國際班列、綠地、浙江東日、萬科等一批自帶強大外貿功能的巨頭企業紛紛落地,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綠地哈爾濱全球商品貿易港、中俄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萬科中俄產業園等重大項目迅速上馬。隨著一棟棟建築物拔地而起,新區對外開放短板弱項正在補強,自由貿易的便利度正在提昇。

  目前,新區內已開通運營8條中蒙俄國際通道、38條跨境運營線路、1條哈爾濱至莫斯科的航空貨運班列、19個海外倉及境外合作場站,實現了『門到門』一站式國際物流服務,服務中俄貨運代理480餘家。同時,搭建了可為企業提供貿易、物流、報關、退稅、倉儲、保險、金融等外貿一站式服務的『龍鏈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為外貿企業提供快捷、低成本的通關、外匯、退稅及配套的物流、金融等綜合服務。

專列開通。(薛婧 李愛民 攝)

  與此同時,新區深度發掘金融力量,促進對外貿易。哈爾濱銀行作為哈爾濱片區打通金融鏈的『主攻手』,成功獲批CIPS(跨境人民幣支付系統)直接參與者資格,目前已與近30家俄羅斯銀行互建了本外幣賬戶,與12家俄羅斯銀行簽署CIPS合作協議,跨境人民幣業務規模近60億元。此外,新區還通過引進中俄金融聯盟,推動中俄跨境金融合作層次不斷深化。截至目前,聯盟成員已由初期的35家拓展到72家。

科友產品展示。(蘇強 攝)

  在打通『四鏈』的同時,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聚焦打造『面向俄羅斯和東北亞全面合作的承載高地和聯通國內、輻射歐亞的國家物流樞紐』這一國家賦予的新的重要功能定位,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堅持高標准對接國際先進規則,憑借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積極探索制度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推出了離岸外資企業注冊登記跨境審批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對外開放重點園區

  1、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

  位於哈爾濱新區環西片區,總規劃面積26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啟動區1.53平方公裡。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及現代服務業、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積極吸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及現代服務業項目入駐。

  2、格林伍德離岸孵化基地

  位於莫斯科州紅城區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重點打造中俄經貿合作展示窗口、中俄科技合作創新平臺、中俄文化交流平臺,承接對俄經貿合作、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人纔服務等方面企業入駐。

  3、中俄產業園

  位於哈爾濱新區中部,總規劃面積185萬平方米,重點發展金融、跨境商貿、文化旅游等對俄合作產業。

  4、國際貿易促進中心

  總規劃面積3.5萬平方米,其中A區位於松浦大道228號,規劃面積2萬平方米;B區位於創新一路2345號,規劃面積1.5萬平方米。重點吸引對俄合作的國際貿易、金融、跨境電商、國際物流、中介諮詢服務等領域企業入駐。

  5、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位於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鼓勵生物醫藥企業入駐。

  6、綠色食品園區

  位於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總規劃面積6.3平方公裡,重點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吸引糧食加工、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糖果、酒類、水產品、糕點食品等領域企業入駐。

  7、哈高新區江南園區

  位於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總規劃面積12.2平方公裡。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食品和飲料加工、電子信息技術等產業。

  8、保稅物流中心(B型)產業園區

  位於哈大高速與北站街交匯處,總規劃面積14.8萬平方米,重點發展跨境電商產業,開展9610跨境電商公共服務。

  9、碧海產業園

  位於哈爾濱新區環西片區,總規劃面積10萬平方米,重點發展海洋工程、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

  10、金融商務中心

  總規劃面積55萬平方米,重點培育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宗商品和要素交易平臺,吸引俄籍金融機構、代辦處等入駐,匯聚金融高層次人纔。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