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龍江未來可期?只此青綠,繪就龍江生態畫卷
2022-05-14 10:30:00 來源:東北網-極光新聞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大力推進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建設,實施『興安嶺生態銀行』行動。黑龍江廣袤的森林既是生態美景也蘊藏經濟優勢,在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中,龍江大地上正擘畫出一幅綠色畫卷。

  走進新林鎮南7公裡處的新林林業局中心苗圃,一株株紅松、雲杉、松樹迎風挺立,長勢喜人。

  『對於我們林區人來說,造林綠化、撫育經營是傳承,也是我們林業工作的強項,今年我們培育樟子松、紅松、落葉、雲杉等苗木,為大興安嶺果材兼用林建設提供優質種苗保障。』看著在這片黑土地上培育出的一株株苗木,基地生產隊長張纔的話道出了林區人的心聲。

  新林林業局中心苗圃經營面積196.6畝,苗圃改變了過去品種單一、規格單一的生產經營模式,加大苗木培育向多品種、多方位、多層次的方向發展。2021年,依托繁育西伯利亞紅松的成功經驗,再次調整苗木品種結構,試育東北紅松種子600斤,生產苗木6萬株。

  從靠山吃山到養山護山,自2014年全面停伐後,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開始了一場場為大地增綠的綠色革命。2021年全區完成人工造林1.57萬畝,補植補造34.67萬畝,退化林修復0.5萬畝,封山育林1.52萬畝,完成森林撫育111.48萬畝。

  『空氣清新,這裡就是天然氧吧,尤其是晚上燈光閃爍,美不勝收,隨手一拍,都是漂亮的風景。』這是很多百姓對現在興安美景的贊美。

  依托自然資源,『林下種、林中養、林上采、林間游』的發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建立。近期出臺的黑龍江省林下經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建設林糧、林菌、林藥、林下養殖與森林景觀環境利用等7大林下經濟特色產業體系,到2035年,形成向森林要食物、推動林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格局。新近出臺的《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到『支持大興安嶺地區發展寒地中藥材和生物食品,建成寒地生物產業基地』。這些利好政策為林區轉型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老山芹是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的特產,也是東北林區常見的山野菜種類之一,它的根莖可以入藥,葉稍微加工就可以制成美食。大興安嶺地區農林科學院森林野菜馴化與采種技術研究基地,利用藥劑、沙藏冷凍、變溫處理等關鍵技術,繁育出野生馴化老山芹,成功解決了種子休眠期長、發芽率極低的難題。大興安嶺蔬鑫食品有限公司使用野生馴化老山芹生產加工成野菜餡兒餃子,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銷售情況非常好。

  『推廣像赤芍、蒼術、白蘚、防風五味子等更多大興安嶺寒地中藥材中,馴化培育出更多、更好、適應性更強的優良品種,推廣到全區乃至全省進行種植。』大興安嶺地區農林科學院負責人表示。

  擁有良好生態環境是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大力推進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建設,實施『興安嶺生態銀行』行動。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副院長佟立君認為,在助力黑龍江省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構建生態保護體系,能夠加快補齊傳統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短板。『從品牌標准體系建設、推進森林食品種業創新、延長產品加工產業鏈、推動森林食品全過程標准化生產這五個方面入手,提供龍江優質的高附加值生態產品,全面助力黑龍江省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