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訊(記者 楊帆) 15日為全國助殘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殘聯獲悉,近年來,哈市殘疾人工作不斷實現創新發展,殘疾人脫貧解困取得實效,助殘服務能力和水平快速提高,殘疾人的自我發展能力穩步上昇,助殘服務的方式加速轉變,助殘服務社會氛圍更加濃厚,一些領域的殘疾人工作正在走進國內先進行列。
市殘聯以提高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為目標,努力為廣大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紮實有效的扶持措施和政策支持,全市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間,新增城鄉就業數8422人(參考中殘聯實名制錄入系統),2021年,推薦殘疾人就業創業5000餘人,實現城鎮和農村新增就業分別為1206人、1452人,2022年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141人,已完成調查錄入,建檔率達到100%。
強化政策引領
制定印發了《哈爾濱市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實施辦法》,對超比例安置殘疾人的就業單位按照每超規定比例一人獎勵5000元的標准、殘疾人自主創業每人8000元的標准進行資金獎勵和扶持,政策力度在東北三省處於領先地位。

創新就業服務
哈市殘聯與市就業服務中心合作,在哈爾濱市就業地圖開闢殘疾人求職招聘專區,建立線上助殘服務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為殘疾人提供求職招聘、職業介紹等『零距離』服務;2021年,為110名殘疾人應屆高校畢業提供精准就業服務,就業率達78.95%;推動盲人醫療按摩行業規范化、品牌化發展,為153名盲人按摩創業者開展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繼續教育。
拓展就業渠道
在南崗區、平房區打造了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平臺試點,幫助近50名智力、穩定期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實現就業願望;實現殘疾人按比例就業『跨省通辦』,進一步增強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入就業創業新業態,全市有近百名殘疾人通過『直播帶貨』走上了創業之路。
開展技能培訓
持續開展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昇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就業及創業能力,2021年,培訓2150人次;協調推動有關部門落實《殘疾人教育條例》,為970名殘疾學生或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提供教育資助;聯合市開放大學為112名殘疾人提供學歷繼續教育,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昇。
鞏固脫貧成果
加大農村殘疾人穩崗就業扶持力度,統籌用好護林員、保潔員等公益崗位;實施殘疾人分級分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昇就業能力;采取扶持種養殖大戶帶動模式,促進殘疾人發展產業增收;推動農業龍頭企業、農村新經濟組織積極吸納殘疾人就業。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募集100餘萬元,為哈市殘疾人產業發展立標打樣,先後扶持五常市優秀殘疾人侯偉和尚志市殘疾人張喜良創辦殘疾人四葉參和漿果特色種植基地、延壽縣殘疾人李延喜開展大鵝養殖等一批農業特色產業,充分發揮了產業增收的支橕帶動作用。僅五常市雲峰四葉參農民專業合作社就帶動119戶殘疾人種植四葉參,安排20餘名殘疾人打工。打造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僅延壽縣延大牧業就常年安置50餘名殘疾人集中就業,開創了哈市農村殘疾人產業就業穩增收的新途徑。
下一步,哈市殘聯將把做好殘疾人群體就業創業工作作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重點任務,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辦公廳《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加大殘疾人就業扶持政策落實,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和殘疾人就業典型宣傳,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各行各業和更多愛心企業,提供適合殘疾人就業崗位和創業平臺,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給予更多幫助,以務實舉措提昇殘疾人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益,實現殘疾人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推動形成理解、關心、支持殘疾人就業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