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5月15日訊 『王姐,你家後園子大棚裡的小菜啥時候能摘?頭一茬菜一定給我留著,我要買!』四月末,在哈爾濱市賓縣居仁鎮悅來村,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扣上閃著光亮的塑料菜棚。鄉親們忙著伺候剛破土不久的小白菜、小生菜、小臭菜……
近年來,讓城裡人心向往之的農村小菜園成為熱門『打卡地』。全省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小村莊大力發展『小園經濟』。我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高效開發農村閑置土地和庭院資源為主線,大力推動全省農村菜園開發利用建設。
規模化發展形成品牌是關鍵
不久前,哈爾濱市巴彥縣興隆鎮中興村的村民馬金柱,接到哈爾濱健康農牧業有限公司免費送來的玉米種子和有機肥料,馬金柱連忙把菜園地翻了兩遍。『這兩年在自家園子裡種的一畝地特色玉米,增收2000多元。』
小菜園如何產出高效益?農家院怎麼變成『經濟園』?先增收的農戶『現身說法』。以點帶面,規模化發展,形成品牌是關鍵。馬金柱說:『鄉親們看我家菜園子掙錢了,也都願意跟我一起種植小園玉米。企業免費提供種子化肥,秋收後企業還進行回收,大家得了收益,我們種上了「金玉米」。』在加工車間,玉米又經過多道加工工序,制成東北土特產大碴粥。
為啥該公司生產的大碴粥產品原料鎖定在農戶庭院呢?巴彥縣興隆鎮黨委書記於廣勇介紹,大碴子玉米品種特殊,區別於傳統大田玉米和鮮食玉米,種植技術具有技術差異性,大碴子的市場需求決定原糧的品質必須好,好糧生產好產品,纔能賣好價。
哈爾濱健康農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立娟說:『我們的產品與自熱火鍋原理相同,利用特色包裝將原汁原味的大碴子遠銷北上廣,得到年輕上班族和東北老鄉的歡迎。』於廣勇介紹,2021年,全鎮小菜園種植大碴子特色玉米4091畝,促進農戶畝均增收近千元。
差異化發展種出特色受歡迎
為啥捨近求遠吃農家菜?大多數城裡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小園菜味兒正,不上化肥,吃著放心』。正因如此,農村房前屋後的菜園子讓很多農民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但農民心裡清楚,只有種出質量優、綠色無公害的綠色農產品纔是保證銷量的『正道』。
齊齊哈爾市依安縣新屯鄉東新村,近年來通過村黨支部『黨建引領+小農戶種植』的發展模式,成為遠近聞名的『庭院經濟』示范村。每年3月末到4月初,農戶就開始忙著『扣菜棚』,沒幾天家家戶戶都開始用小車推羊糞、牛糞,准備篩土席苗了。
村黨支部書記叢長清說:『扣棚、席苗剛開頭兒,後面還有育苗、移栽和田間管理,我們專門請來縣農技推廣站的專家來指導。』
目前東新村小園蔬菜種植總量已達到830畝,品種多樣,秋葵、油豆角、苦瓜、大蔥等20多個品類,年產值可達900萬元,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生活富了起來。
據悉,2022年《黑龍江省菜園開發利用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今年我省菜園子發展要鼓勵精耕細作、科學管理,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實現菜園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產地生態和諧發展。推廣電子『追溯碼+合格證』模式,提昇小菜園產品質量。
一體化發展產業鏈延伸增收益
當前,全省各地積極培育農村『小菜園』,越來越多的農民積極參與進來。農家庭院『方寸地』正在向脫貧致富『大產業』蛻變。
在2022年全省菜園開發利用建設工作推進會議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龐海濤說:『全面加快菜園開發利用建設對保障『菜籃子』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齊齊哈爾市拜泉縣龍泉鎮朝陽村黨支部書記王永平介紹,為了更好的發展小園產業,朝陽村投資150萬元組建朝陽農副食品加工廠,現有300平方米冷庫1棟、210平方米生產車間1棟及較為先進的黏玉米生產加工生產線。2021年,收購玉米棒300噸,經加工後反季銷售,批量銷售每穗可賣到1.5元,實現產值135萬元。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依安縣新屯鄉東新村小園菜逐漸上了規模、打開了銷路。叢長清介紹,小園蔬菜除了依靠本地經紀人銷售外,還積極打造『庭企對接、庭超對接、庭市對接、庭展對接、庭商對接、庭扶對接』6種菜園經濟對接模式,拓寬了銷售渠道,減少了銷售中間環節,擴大了農民的收益空間。東新村力爭在2022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400畝,效益爭取達到5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