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訊 (記者 許諾)疫情防控戰是一場與病毒的賽跑。在這場賽跑中,醫護工作者衝在了與病毒正面『交鋒』的最前線。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核酸采樣室負責人、主管護師楊柳在一次次的疫情中,與病毒『賽跑』爭分奪秒。核酸采樣間裡,是她奔跑的身影,她用辛苦付出,換來了大家的安心。

『在我近20年的護士生涯生裡,經歷過兩次疫情考驗。也正是這兩次歷練,讓我成長起來。』楊柳回憶,2003年,一場非典疫情,來勢洶洶,當時她正在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實習,該院建立了發熱門診,在楊柳這批實習同學裡擇優錄取合同制護理崗位。由於楊柳出色的表現,得到了在這裡工作的機會。此後的日子,楊柳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工作。17年後,當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哈爾濱市,楊柳作為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第一批抽調市疾控的醫務人員,與其他5位黨員護士歷時一個月,鏖戰在哈市各大隔離賓館。
凌晨2點起床、3點『全副武裝』、4點賓館就位……那段日子,被汗水熱氣籠罩著護目鏡,被口罩壓破的鼻梁,成為他們最美的妝容。同年4月,醫院成立核酸采樣室,楊柳被認命為負責人。自此,她成為了離『病毒』最近的人,每日與病毒『交鋒』。
『請您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然後迅速摘下口罩,仰頭張大嘴』楊柳每次采樣時都會對受檢者重復這句話,同時手裡還不斷地操作。順利時十幾秒就完成了一次采樣工作,但這同樣的動作,這一年多來重復了上萬遍。
進入寒冬後,護手霜和凍瘡膏成了核酸采樣室護士們辦公桌上使用最頻繁的物品。人流量大時,核酸采樣室必須要保持通風,采樣的窗口幾乎是一直開著的。雖然戴著兩層手套,但還是抵擋不過寒風的侵襲,尤其是每采集一人後要用手消液消毒,手指會變得更加僵硬。摘掉手套後她們不敢馬上洗手,因為會很疼。有的護士的手已經裂了口子,用完消毒液,再用流動水清洗手後,一見風,手就會絲絲拉拉的疼。但即使這樣,隊員們沒有一個人退縮,每次采樣工作都標准、規范,用凍僵的雙手一次次完成『穩、准』的采樣操作。
因為有了這份經歷,在這一次帶隊出征中,對於各項溝通、協調保障工作楊柳都熟稔於心,是大家的『主心骨』。

對於采樣人員來說,她們每天最難克服的就是『防護關』,為了避免感染,她們必須身穿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特別是三伏天,天氣悶熱,每人每天需要在狹小的采樣空間內工作4~8個小時。
楊柳每天巡視工作時也都會關切詢問隊員們:『撲痱子粉了嗎?』『身上的痱子好些沒?』為了符合防控要求,核酸采樣室屋內無法安裝空調。三伏天格外悶熱,她們需要克服兩道坎——一是捂出熱痱子,二是喘氣憋悶。為了讓『硬核戰隊』的姑娘們能夠少遭點罪,楊柳將每四個小時的輪班變成了每三個小時一換崗,時間少了,輪流的人就得增加,為了讓大家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作為黨員的楊柳自己便補上了空位。

高強度的工作、長時間的乏氧以及脫下防護服,卸下所有裝備的時候,臉上深深的壓痕……這些困難都被她們一一克服。楊柳說,累是常態,但我們不敢有絲毫馬虎,必須克服一切困難,高度重視核酸檢測采樣相關工作,切實做到應采盡采、應檢盡檢,並且時刻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對每一份標本負責。
從烈日灼灼的夏季,到朔風凜冽的冬日,楊柳和她的『硬核戰隊』的姑娘們堅守陣地。今年年初,國家衛健委舉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評選活動中,楊柳成為了黑龍江省唯一一位被推薦的護士人選。三年的抗疫路,楊柳收獲的是滿滿的感動,她時刻展現著醫護人員的良好風貌,克服了重重困難,在核酸采集的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