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眼下正是大豆播種的好時節。黑龍江是我國最大的優質大豆生產和供給基地,常年大豆種植面積佔全國40%以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昇工程,為了調動農民擴種大豆的積極性,黑龍江省通過多種方式來增加大豆的種植面積、提高大豆產量。那麼今年黑龍江的大豆種植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科技農業助力大豆播種

總臺記者於文波:我現在的位置是在黑龍江省的綏化海倫市,這裡是全國重要的大豆生產和貿易基地。在我身後可以看到有多臺的大型機械正在有序地進行耕種。左側這兩臺機器是起壟施肥機,在播種之前要先施肥氮磷鉀,然後覆蓋起壟,這個地塊是在去年秋季就已經起好壟了,所以看到這個地塊非常整齊。

中間的三臺機械就是播種機,也是現在比較先進的氣吸式播種機,最右側的是鎮壓機,右側的耕地已經播好了種子,需要將種子壓實,讓土壤保?。截至5月15日,黑龍江大豆已經播種5000多萬畝。今年,黑龍江明確提出了『穩糧擴豆』的總體思想,大豆種植要到達6850萬畝,產量力爭達到170億斤。

現在播種的這塊耕地,去年種植的是玉米,今年這裡要實施米豆輪作,每畝地還會有150元的補貼。所以農民都在積極地擴種大豆。那麼怎麼來提昇產能,我們先來看看現場耕種的大豆。
自主培育優良品種 提昇單產水平

總臺記者於文波:剛纔我們說到了這臺先進的播種機,它播下的種子深淺度是一致的,種子間距也是一致,並且可以實時監控到每一粒種子是否播在了土壤裡,那麼每公頃播下的種子數量是可以按顆粒來計算的,所以要提昇大豆單產水平,種子是關鍵。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大豆的種子,這幾個品種我們只能從感官上區分出大小和顏色有所不同,其實每個品種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說高產、高油,小粒豆,生產豆芽的。這些種子都是黑龍江自主培育的優質品種,這種高產的品種,畝產350斤以上。
高產種植技術 提昇大豆產能

總臺記者於文波:有了好種子還要種得好。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地塊,這裡就是黑龍江現在主推的大壟密植栽培模式的耕地,兩個壟溝之間距離是1.1米,傳統的耕地壟溝間距是65厘米,壟上可以播種兩行大豆,每公頃可以保苗26萬到28萬株。新的栽培模式壟上可以播種三行大豆,每公頃可以保苗30萬到32萬株,所以產量自然就增加了。

並且新的栽培模式,從光照、通風、抗旱排澇的功能都要比傳統種植的好,單產就還會再提高。再加上這裡的黑土地,有機質含量高,更適合種植大豆。所以通過良種、良法、良機和良田,這就是提昇大豆產能的重要保障。我們也期盼著,在這片黑土地上的大豆能夠豐產豐收,讓我們的油瓶子裡多裝中國油。
黑龍江:加快轉化科研成果 助力提昇大豆產能
提昇大豆產能,良種是關鍵。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將達到6850萬畝以上,較去年擴種1000萬畝以上。當地生物育種科技重大專項組,近兩年已累計選育出高產、優質、抗病的大豆新品種23個,並通過多種方式,加快轉化科研成果。

據農業農村部門最新統計:截至目前,黑龍江省播種的大豆面積已超過計劃種植的一半。黑河是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今年計劃播種面積1534.4萬畝。

記者來到黑龍江省農科院黑河分院的種子檢驗室,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大豆種子耐冷篩選實驗,對比篩選出耐低溫情況下,出芽率較高的品種;而在中國農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試驗基地,高產攻關示范田已經開始春播,今年示范田的大豆春播面積為408.48畝,通過耐冷實驗篩選的種子,將在這裡進行播種、采取配套栽培技術、收獲,再進行產量評估。今年,這個試驗基地引進了30家被納入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的育種和科研單位。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特早熟大豆育種崗位科學家鹿文成:加速早熟優異大豆種質資源的深入挖掘、精准鑒定和創新利用,加速進行早熟優質,廣適性大豆新品種的培育,重點是在單產潛力提昇和品質提昇方面有所突破。

黑河市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研究員陳樹文:針對當地總產不穩、單產不高的一些具體情況,我們推出10種大豆高產栽培新技術,去年在基地栽培的20個大豆品種,平均畝產都達到200公斤以上,比附近農民的大豆畝產要提高40%以上。
實驗室篩選種子,試驗田實際測量,再將審定的種子銷售到市場,目前黑龍江正在實施生物育種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多個農業科研機構針對大豆育種全鏈條,聯合開展高產攻關、高產試驗、品種改良等工作,並采取產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等方式,加快轉化種業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