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進『墾豐』打開問號①手握9萬份種質資源意味著什麼?
2022-05-19 07:2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斌 劉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19日訊 『種子』這兩個字,成為胡喜平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

  日前,記者撥通胡喜平的電話時,傳來的是呼呼的風聲。彼時,他正在試驗田裡忙著選育大豆新品種,已經有四十多天沒回家了。

  『我希望我所選育的種子,能夠鋪遍萬裡沃野。』作為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大豆研究院院長,這是胡喜平的希望,也是所有墾豐人的希望。

  除了在試驗田,胡喜平的工作還有一項內容,就是對進入種質資源庫的種子進行鑒定和評價。每一份種質資源都攜帶著獨特的基因,它是培育新品種的希望。

  位於哈爾濱賓西開發區的墾豐種業研發大樓地下一層,是一個需要長年保持低溫的地方。這裡,就是墾豐種業的種質資源庫。『寶貴!』胡喜平用這個詞來形容。

  『早在2016年,公司就建成了這個1000平方米、庫存容量可達40萬份、技術全國領先的資源庫。目前這裡供保存各類種質資源9萬餘份,完成評價5萬多份。』種質資源部負責人成華玉說,種質資源科學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保護、保存這些種質資源,並為商業育種平臺提供資源共享與評價信息。『我們擁有長期庫1個、中期庫2個、短期庫3個。長期庫種質資源保存年限30年~50年,中期庫種質資源保存年限10年~15年,短期庫種質資源保存年限5年~8年。』

  優良種質資源利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份資源從試種、檢驗到繁育,往往要三到五年纔能送到種質庫。『長期庫的溫度在零下18攝氏度,50年後種子仍然保持最初的特性。』成華玉說,種子一入庫先短期保存,然後從種質資源特征特性、抗病、抗蟲、抗逆等方面進行篩選,只要有閃光點就可以入中期庫保留;最後,優良的資源進入長期庫。

  種質資源部有三個團隊:一個團隊負責資源的使用管理,一個團隊負責對種質資源作出鑒定評價,還有一個團隊負責種質資源擴繁加量,滿足育種站共享利用與資源庫保存的需要。

  在墾豐種業總經理劉輝的辦公室,談起種質資源管理系統,他的表情是引以為傲的。『墾豐種業種質資源信息管理平臺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能夠實現種質資源表型管理、種質管理、綜合查詢、庫存管理、繁育管理等功能,並與公司的商業化育種平臺建立數據接口,是商業化育種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最主要的是,能夠增加農作物種質資源儲備,保護、保存抗病、抗蟲、抗逆等方面的優良基因,加快種質資源保護,提昇種業的創新能力,為解決我國種質資源『卡脖子』問題出一份力。

  胡喜平研發了7年的大豆新品種『龍墾3092』,今年全面推廣上市了。胡喜平認為,我國的大豆單產,和先進國家比還有一定差距。應該把資源優勢變為基因優勢,加強創新能力,趕上世界水平。把這些優良的資源保留下去,將來利用新技術進一步挖掘。到那時,也許普通的資源也會變得優秀。

  提高產量、培育功能性大豆……越來越多的新品種開始出現在胡喜平的試驗田裡。

  一粒種子,承載著端牢中國飯碗的希望。種業振興凝聚著廣大種業工作者的辛勤汗水,經年累月的反復實驗早已成為他們的日常。

  劉輝說,力爭到2027年,種質資源庫庫存資源達到13萬份以上,培育主營作物品種20個以上。墾豐種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躋身全球種業前5強。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