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19日訊 五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五月是播種希望的季節。此時,走進龍沙小學江岸校區的校園裡,你會發現一塊塊兒農耕實踐田,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田中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同學正在往坑裡放土豆和小麥的種子,有的同學正在往坑裡培土,還有的同學忙著抬水、澆水……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動作略顯笨拙,但他們的臉上卻滿是認真。
原來,這是江岸校區開展的『我的田地我做主』實踐活動。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勞動種植技能,讓孩子們了解和掌握植物種植的相關知識,前不久,學校在校園裡開發了一塊塊種植實驗田。從翻地到選擇種植哪種植物,孩子們都參與進來,真正地成為一塊塊實驗田的小主人。
正式播種之前,學校還開展了兩期『科普進校園』活動,特聘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克山分院的邱廣偉和劉寧濤兩位專家,線上為孩子們詳細講解了馬鈴薯、小麥的種植與栽培技術。專家們的講座通俗易懂,貼近兒童,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小麥的種子長得這個樣子啊!』『原來馬鈴薯可以切成小塊進行種植啊!』『以前,我們都不知道馬鈴薯還有那麼多的品種呢!』在專家的課堂上,孩子們了解到了從未涉及過的農業知識,同時也增加了對種植的興趣。
說乾就乾!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孩子們興奮地投身到了農耕體驗活動中。在此過程裡,同學們遇到一些難題時,學校還會連線專家為同學們答疑解惑。與此同時,江岸校區校長曲殿偉以及學校的老師們也和同學們一起『下地乾活』。曲校長為學生們示范、講解種植要領,帶領孩子們親近自然,共同體驗勞動的快樂。
播種下希望的種子,孩子們的眼裡閃著光,期盼著種子快快發芽,快快長大,快快開花結果。『等到秋天時,我們就可以吃到自己種出來的土豆了。我們可以烤著吃、煮著吃、炒著吃,想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三年級的孫詩涵同學笑著對記者說。
『勞動能給孩子們帶來獨立、自信、自強的品格。孩子們在農耕田中認識自然,學習種植知識,讓勞動教育與科學教育相融合。這一回歸生活的勞動課堂,深受孩子們和家長的喜愛。』曲殿偉校長說,『在學校的系列勞動課程中,種植勞動是一項重要內容。今後,學校還會深入挖掘勞動教育,探索學科融合的新途徑,比如將勞動教育與寫作表達相結合,在研究報告上及時記錄勞動的過程和植物生長的過程等。種下的是種子,收獲的是希望。我們堅信通過系列勞動教育的開展,一定會讓學生們更加崇尚勞動,熱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