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沿著總書記考察黑龍江的足跡?自命代號『1024』 回訪安天集團
2022-05-27 07:28:0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研發團隊成員進行業務交流。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強 攝

  牢記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國家網絡安全需要整體設計、加強合作,在相互學習、相互切磋、聯合攻關、互利共贏中走出一條好的路子來。

  場景回放

  2016年5月25日,在哈爾濱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現場了解反病毒引擎技術研發、開展網絡安全威脅實時監控等情況,同現場科技人員親切交流。

  當年的哈爾濱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安天集團(簡稱安天)。集團一樓展廳裡,一張年輕人簇擁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合影格外醒目。照片中,年輕工程師們笑靨如花。6年過去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始終激勵著他們在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5月18日,在安天二樓應急處理中心,安天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安天研究院副院長李柏松坐在電腦前,查看國內外的分析報告,梳理出裡面的觀點、時間線,把可能受到影響的供應鏈條各個部分整理出來,仔細思考、認真研究……

  時針倒轉,2016年5月25日,也是在這個工位前,習近平總書記拿起李柏松胸前的勞動模范獎章,仔細端詳,並鼓勵他繼續努力。

  不負囑托,6年來,李柏松已從市級勞動模范晉昇為省級勞動模范,還榮獲哈爾濱大工匠、哈爾濱市青年五四獎章、哈爾濱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殊榮。李柏松領銜的應急響應團隊,不僅人數翻了一番,每日處理安全數據樣本量也提高六七倍,智能終端覆蓋已由當年的1億部達到現在的30億部。

  在安天,應急響應團隊有一個代號『1024』。這代號的正確『解碼』是:1年365天無休息、每天工作24小時,無條件響應。這種高強度工作之下,安天人緣何能堅守?『使命、責任、情懷』,這就是李柏松脫口而出的答案。

  在2018年舉行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加強網絡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臺建設,加強網絡安全事件應急指揮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網絡安全產業,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為此,李柏松帶領團隊開始了『威脅獵殺』工作方法及流程的研究。2021年,『威脅獵殺』陸續在一些單位投入使用。通過實踐,他們的『威脅獵殺』方法堪稱狙擊長期潛伏高級威脅的操作『指南』。目前,李柏松及團隊正忙著將『威脅獵殺』的工作方法及流程編撰成書,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網絡安全從業者、IT運維人員。

  從有效態勢感知,到防患於未然『關口前移』,6年間,安天研發團隊只爭朝夕,跑出網絡安全『關口前移』加速度,成為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中堅力量。

  據安天安全服務中心經理尹尚書介紹,2017年,全球爆發大規模勒索軟件感染事件,我國大量行業企業內網遭受大規模感染,而使用安天智甲的客戶均成功抵御攻擊。近日,一跨國公司遭受勒索軟件攻擊,請求安天幫助溯源。該公司的網絡遍布國內外多個城市,網絡環境極其復雜,尹尚書團隊用安天的『威脅獵殺』方法,用兩周時間清楚溯源到攻擊鏈路,獲得客戶高度好評。

  正如李柏松所言:『沒有我們攔不住的勒索軟件!』近年來,李柏松團隊圍繞勒索軟件,不斷加固安天智甲的防御能力。時至今日,安天已從過去與惡意代碼對抗的小閉環,走向全面賦能客戶和助力客戶建設防御體系、有效對抗威脅的大閉環,不斷用『硬核』技術及產品實現著一次次自我突破。

  在尹尚書辦公桌上的醒目位置,擺放著安天技術人員與習近平總書記的合影。『當年,總書記一一與我們握手時,他寬厚而溫暖的手傳遞著對網絡安全工作者的殷切期望,這也是激勵我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6年前,尹尚書是一名技術經理,負責對網絡安全行業多個主管部門的技術支橕工作;時隔6年,他已成為安天安全服務中心的總經理,負責全國各地區的安全服務業務。

  采訪中,記者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就是當年勇敢喊出『總書記,我們80後、90後特別想跟您合張影』這句話的齊磊。6年來,她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原來只負責接待、展廳布置等工作,如今,科研項目管理、相關資質申報、客戶關系維護等,她成了公司的全能『大管家』。她用周到細致的服務,為一線工程師保駕護航。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那句『你們也是國家隊,雖然你們是民營企業』的鼓勵話語,始終銘刻在每一個安天人心中,時刻提醒安天人不忘囑托,不辱使命。

  如今,作為國內最大的威脅檢測對抗團隊之一,安天已發展成為以哈爾濱為總部基地,建有六地研發中心、兩個控股子公司,參與一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擁有一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三個省級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一個博士後創新創業基地和多個高校聯合實驗室的集團化創新企業,同時在多地設有辦事處和應急響應站,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務與技術支持。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