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厚植法治根基 譜寫大美龍江新篇章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連續五年開展生態環保領域執法檢查亮點回眸
2022-06-10 07:2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曉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10日訊 山川林木蔥郁,沃野綠潮湧動,天空湛藍純淨,河湖碧水悠悠……大美龍江,滿目秀麗風光,處處綠意浸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畫卷在這裡盡情舒展。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多年來,省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標准更嚴要求做好生態環境工作,堅決扛起生態保護的政治責任。省人大常委會自覺把人大監督工作同黨中央和省委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大決策部署對標對表,接連打響人大的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有力推動法律法規有效實施,依法助力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黨中央和省委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五年來,人大監督,一以貫之。省人大常委會緊跟全國人大常委會部署要求,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堅決向污染宣戰。執法檢查緊盯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厚植綠色發展底色,使龍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一組組翔實的數據見證著監督成效,一張張百姓的笑臉映襯著環境之變,一處處精彩的蝶變彰顯著法治力量。

  讓綠色成為龍江底色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大森林、大湖泊、大濕地、大草原、大界江……這些寶貴的自然生態資源是大自然給予黑龍江得天獨厚的饋贈,為子孫後代留住綠水青山藍天沃土,是我們必須穩扛在肩上的責任。

  五年來,我省持續發力、精准聚焦,推進法律法規落實落靠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解決了一批重大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讓綠色成為龍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保衛藍天,讓碧空白雲永駐——

  2018年,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領會栗戰書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中的講話精神,准確把握工作重點和方向,突出監督實效,緊緊扭住『以煤炭為主的結構性污染突出』『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及應急響應未依法全面落實』『重點領域防控力度還需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率有待提高』四個關鍵,從以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監督工作和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群眾反映涉氣的信訪案件中,梳理700餘項問題,查清病灶、對癥下藥。

  檢查組深入到哈爾濱、佳木斯、大慶、綏化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走企業、看工地、進社區,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基層執法人員和部分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傾聽群眾呼聲。

  『工業企業、煤礦建在市區或城市周邊,煤粉塵、石墨粉塵等是當地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下一步要怎麼處理?』『各地大氣污染應急管理平臺及環境空氣質量分析預測系統建設不完善怎麼辦?』『棚戶區冬季原煤散燒污染較重,怎麼治理?』……敢於動真碰硬,檢查組采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直指痛處問題,讓一些相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臉紅出汗』。有的當場責令企業整改,有的向當地政府交辦整改。堅持問題導向,及時提出務實有效的意見建議,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硬核』支橕。

  保衛碧水,讓清波綠岸常在——

  2019年,省人大常委會將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作為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水污染防治省情實際,執法檢查創新監督方式,借『外腦』融智聚力,強監督提質增效。執法檢查組向專家學者『求醫問藥』,為污染防治工作『把脈開方』,委托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帶領專家團隊,開展水污染防治情況和法律法規實施情況評估,聚焦重點領域,明確主攻方向,采用數據化、精准化的方式,為執法檢查提供技術支橕和專業參考。

  執法檢查與專題詢問緊密結合,與專題調研同向發力。『采取什麼措施提高水源地達標率和水龍頭合格率?』『如何將農業「三減」工作落實落靠?』……在水污染防治『一法一例』專題詢問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省人大代表聚焦熱點、突出重點、直奔主題開展問詢。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等11個相關部門和省法院、省檢察院主要負責人,講實情、說實話,認真答詢。整個專題詢問緊張有序、氣氛熱烈,詢問、追問、臨時加問……一場解決好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求真問答紮實展開。

  專題詢問始於『問』,不止於『答』。在水污染防治『一法一例』專題詢問後,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對政府部門答詢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持續跟蹤、環環相扣,挖掘問題更有深度,督促整改更有力度。

  保衛淨土,讓『大糧倉』穩固可靠——

  2020年,省人大常委會聚焦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黑龍江省位於東北黑土區的核心區,是黑土地大省,以珍貴稀有的黑土地資源而聞名。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優勢區、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只有保護好、利用好黑土資源,纔能不負人民的熱望,不負『大國糧倉』的重托。

  省人大常委會堅決扛起依法防治土壤污染的責任,立法與監督接續發力。制定出臺《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切實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決定》《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采取『決定+條例』的模式,充分發揮立法引領作用,打好黑土地保護利用『組合拳』。

  執法檢查緊扣法律法規要求,突出黑土地戰略性保護,上礦山、下耕地、進砂場、訪基地,深入查找薄弱環節,從源頭防范隱患發生。『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後性,治理修復起來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防治工作必須要以預防為主,保護優先。』每到一處,執法檢查組都深刻剖析土壤污染防治的特點,總結了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還不相適應,配套制度建設與法律全面有效實施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基礎保障能力與精細化專業化保護和改善的需求還不相適應』,犀利指出防治問題癥結所在,提出了精准務實的意見建議,體現依法監督、科學監督、有效監督。

  治理固廢,讓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2021年,省人大常委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同頻共振,省市兩級同步部署、同步行動、同步落實,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堅持將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指示批示貫穿執法檢查全過程。檢查組每到一地、每次座談都深入宣講,引導公民、企業自覺履行法律義務,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圍。

  檢查組聚焦生活垃圾分類、危險廢物處置等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深入田間地頭、社區鄉村,采取實地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現場檢查醫療廢物及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及處理處置、農業固體廢物回收轉運及循環利用、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等情況,把好污染源『關口』。

  『宣傳引導存在逐級遞減和「政熱企冷」現象、農村固體廢物設施建設缺少規劃支橕、「三化」處理能力有待提昇、垃圾填埋場存在超負荷超服務年限等問題……』執法檢查組在肯定貫徹實施法律主要成效後,迅速『曬出問題清單』,明確整改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持續加力,用法治力量守護綠水青山——

  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後,省人大常委會一周內迅速啟動執法檢查,利用兩周時間完成13個市(地)『全覆蓋』實地檢查。落實『四個體系』工作要求,執法檢查高站位謀劃部署,高標准推進落實,高強度督促整改。省委主要領導親自部署,省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頭推進,抓實目標、抓實過程、抓實結果,全過程落實法律規定。

  在全面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重點的基礎上,執法檢查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落實、黑土地保護、對照法條逐條梳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等情況作為我省特點一體推進。54個實地檢查點位,74位檢查組領導及成員,對接29個中省直有關部門……執法檢查組對照法條逐條梳理各地存在的問題,制定13個市(地)執法檢查問題清單,搭建形成人大主導、代表參與、專家獻智、多方聯動的工作架構,做足執法檢查『功課』。

  拓寬問題線索來源,暗訪暗查立行立改,五年問題『回頭看』等系列舉措確保監督實效。發揮行業專家和各級人大代表全過程參與執法檢查的重要作用,廣泛搜集法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納入檢查重點和問題清單。對建築垃圾隨意堆放、散煤揚塵污染、松花江支流排乾污染問題暗訪暗查,當即向地方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反饋並要求立行立改。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記錄和證據固定,納入執法檢查初步問題清單。對往年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回頭看』,強力督辦盯辦,持續做好後半篇文章,以整改成效檢驗執法檢查成色。

  護好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纔是提昇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策。通過『一年看五年』『一法看多法』,充分體現新一屆省委振興發展的新思路新氣象,充分體現龍江生態環境的新變化,充分體現省人大常委會落實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的新進展,築牢綠色屏障,守護好綠水青山,奮力鋪就綠色龍江的亮麗底色。

  讓美麗成為龍江特質

  林海雪原與冰河樹掛相映成景,憧憧松影與亭亭白樺醉美森林,湖灣碧波靈動,農田美景如畫。龍江以環境之美成就振興發展新優勢,以綠色之筆書寫生態文明大文章。

  『現在這裡叫雁溪湖,變化翻天覆地,我們每天都來游玩遛彎,生活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水面清澈見底,水底魚兒游過,水面鳥兒成群掠過,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納污坑塘『變身』被周邊勝合村村民看在眼裡。可就在2018年,這裡85萬平方米的黑臭水體嚴重影響著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緊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的納污坑塘問題,聚焦源頭治理,從截污控源、技術助力、生態修復入手,督促推動昂昂溪區納污坑塘黑臭水體治理。昂昂溪區納污坑塘的美麗『轉身』是省人大常委會五年來執法檢查工作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納污坑塘』轉變的樣本見證著人大監督工作閃亮的足跡。

  五年來,堅持回應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的新期待。生態環境美不美,人民群眾感受最真切、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執法檢查工作始終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將生態環境狀況公眾滿意度問卷調查作為執法檢查的『規定動作』,連續組織開展覆蓋全省13個市(地)的問卷調查,形成調查樣本近11萬份,深入了解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的評價,客觀評估全省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每到一地,執法檢查組都廣泛聽取五級人大代表、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一線執法人員意見建議,累計召開座談匯報會166場,聽取556個部門、1100多人次的相關情況匯報,收集意見建議2300多條,傾聽民意、集中民智,確保在依法監督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

  五年來,緊跟時代要求勇於探索創新。全覆蓋檢查,省市縣三級人大上下連通,匯聚監督合力。外腦式助力,發揮『智庫』作用,行業領域專家作為『智囊』從專業領域幫助檢查組查找問題、提出建議。臺賬式跟蹤,建立重點問題清單、督辦清單和整改數據庫,動態管理『兩單一庫』,項項跟蹤跟進。組合式發力,邀請人大代表全程參與暗訪暗查、隨機抽查,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地域地形的特殊性,采用遠程視頻、無人機航拍等方式開展執法檢查,打出人大監督『組合拳』。

  五年來,持續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深度挖掘影響法律實施、制約振興發展、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累計梳理反饋410項問題清單。牽住問題『牛鼻子』,針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找准監督切入點和著力點。鉚足韌勁『釘釘子』,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污水處理、黑土地保護等專題調研,督促推動解決了佳木斯市備用水源地建設、倭肯河和阿什河污染綜合整治以及秸稈露天焚燒等一批典型問題,有效發揮執法檢查『監督利劍』作用。

  五年來,奮力打造輿論高地。省人大常委會始終把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於執法檢查全過程。執法檢查組每到一處都帶頭宣講法律,累計印發法律宣傳手冊、知識問卷7萬餘份,努力讓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讓守護綠水青山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龍江環保世紀行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美龍江』為主題,堅持線上線下互動,傳統媒體新媒體聯動,在中央和省級新聞媒體刊發刊播有影響力的稿件200餘篇(條),積極宣傳法律實施情況和取得成效。《奮力書寫『天藍地綠水清』人大答卷——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連續三年依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

  咬定青山不放松,省人大常委會堅持用生態之美引領發展之變,著力做好執法檢查『後半篇』文章,不斷推動治標與治本、行政手段與市場運作、解決突出問題與治理體系建設相統籌,實現執法檢查『全過程、全鏈條、全覆蓋』,展現新時代人大的使命擔當。

  讓質量成為龍江品牌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龍江振興發展的必然選擇。』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想要實現黨代會的藍圖目標,我們必須守好龍江綠水青山,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優勢,以質取勝,打造標杆,以綠色樹品牌,以質量贏未來。

  農田夯實『大糧倉』、林地變成『聚寶盆』、濕地打造『景觀城』……五年綠色鋪路,五年生態之變,一組組數據呈現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成績單,堅定著我們走好綠色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信心與決心:

  各級政府全面落實法律規定,統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原生態五大保衛戰,組織13場標志性戰役,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全部實現,成效考核連續兩年位列國家優秀序列,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全面完成污染物減排任務,風能、光能、生物質、水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快速健康發展,清潔取暖面積達到6.24億平方米。2021年全省優良天數比率94.8%,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5天、降幅58.3%,為2015年實施環境質量新標准以來最優;

  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0.4%,比2016年提高15.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1.5%,4條河流退出劣V類,松花江乾流國控斷面和出境斷面(同江)水質穩定在Ⅲ類,倭肯河治理受到國務院通報嘉獎,22個地市級、24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源達標率、水量達標率達到雙100%,持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98%和94.48%;

  開展黑土地保護專項行動,全力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完成1.9億畝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持續推進化肥農藥科學合理使用,構建覆蓋全省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實施耕地環境質量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風險嚴格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2%,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截至2021年底,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廢舊農膜回收率分別達到82%、97.5%和86%,農藥和農用化肥使用量較2015年減幅26.7%和12.2%,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分別達到319萬噸/年、4.7萬噸/年,較2015年分別提高856.2%和97.8%……

  五年來,每一個生態環境領域新變化的背後都有龍江人為生態向好努力的身影,都彰顯著我省依法推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毅恆心。讓綠水青山『敲開』金山銀山之門,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是龍江正在奮力書寫的時代答卷。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子孫萬代,事關永續發展。綠色發展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省人大常委會將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法治方式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人大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