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問題明確指出,『此乃國之大者』『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從黑龍江作為全國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的實際出發,堅持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並做出系統性的安排,極大彰顯了勇於擔當、善於作為的鮮明特征。
敢挑重擔: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糧食安全事關政治大局、事關戰略全局、事關根本利益,特別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圍繞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心系『國之大者』,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展現新的作為,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堅決當好保障農業產品供給安全的『主力軍』,當好國家糧食統籌調劑最可靠的』供應地』,讓黑龍江『大糧倉』始終成為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安全力量,並就此作出明確部署。
總體發展目標是:鞏固提昇糧食綜合產能,著力改造中低產田,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1.1億畝以上,實現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600億斤以上、保持全國第一。
為此,著力向五個方面要產能:一是堅持向耕地保護要產能,多措並舉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從源頭上遏止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二是堅持向優良品種要產能,視種子為糧食之基,農業之『芯』,深入推進現代種業提昇工程;三是堅持向先進科技要產能,大力實施大豆產能提昇工程,建設國家粳稻口糧戰略保障基地、玉米和大豆優質糧源生產基地;四是堅持向規模經營要產能,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田間科學管理;五是堅持向政策支橕要產能,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區,加強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開展技術攻關,著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
敢當先鋒: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保障糧食產能,必須依靠農業科技進步。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實施現代農業振興計劃,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推進規模化、數字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
堅持繼續發揮農業大省的比較優勢,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並綜合推出四大舉措:
一是打造全國數字農業示范區、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區,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堅持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提昇農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准化水平。二是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糧倉、綠色廚房,大力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農產品,做優叫響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三是創建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實施北大荒集團『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四是提高『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層級,加快建設黑龍江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高標准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打造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發展現代畜牧業,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打造『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核心區,加快推進『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發展。
這些舉措充分體現了農業生產條件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與農業生產組織管理現代化的有機統一,在重視『硬件』建設的同時,加強『軟件』建設,牢牢抓住了以改造傳統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這個根本,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供堅強保障。
敢為人先: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
樹立大食物觀是有效分散主糧風險,確保糧食安全的有效之策。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講到『要樹立大食物觀』,其主旨就是我們不僅要向主糧要食物,也要向『副』食要食物,『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大食物觀重點是糧食安全,根本是食物安全。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讓更多人吃上優質、可口、放心、豐富的龍江農產品,為更有底氣、更為安全的『中國糧食』作出更大貢獻。
明確推出具體舉措,主要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黃金奶牛養殖帶、林業資源豐富等優勢,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和食物品種,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種養業、生物農業、冷水魚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北菜南銷生產基地和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向森林、江河湖泊、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強化肉蛋奶、果蔬、水產品、山特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加快構建食物安全保障體系。
我省積極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既是觀念轉變更新的引領,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出路,更是化解主糧安全風險的有效途徑,極大回應了新時代要樹立大食物觀的客觀要求。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