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慶安縣勤勞鎮曙光村,村莊道路筆直乾淨、一排排路燈立得筆挺,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設施整齊,樓前屋後乾淨整潔、文化牆精美雅致,村頭巷尾歡歌笑語,富民產業遍地開花……一幅宜居宜業、和諧文明的美麗鄉村圖景映入眼簾。
文明實踐精彩紛呈,引領鄉村文化振興。
勤勞鎮曙光村,位於慶安縣城北部,距城區24公裡,轄6個自然屯,人口312戶、1415人,朝鮮族居多。因為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過去『娶媳婦』和『送長輩』是曙光村的兩件『天大』的事,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成為百姓的『人情枷鎖』,使得村民不堪重負。該村黨組織痛定思痛,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連續開展以『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等不同主題的『文明新風進農家』活動35場次,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思想主線,下決心向歪風陋俗宣戰。同時,開展『最美系列人物』評選活動,以身邊人、身邊事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向善向好。如今,曙光村處處都設有『身邊好人』光榮榜,好人好事被寫在牆上、記在心中。
紅白喜事簡單辦,村民自治樹新風。
曙光村在治理農村紅白事過程中,不是硬著來,而是用機制逐步改變群眾固有的風俗理念。曙光村利用一些擁有較高威望的黨員乾部、鄉賢名流、村民代表組成了紅白理事會,出臺紀律規定,率先對黨員乾部家中婚嫁行為進行約束,以示范引領清新淳朴的社會風氣同時發動群眾自覺抵制鋪張浪費之風。在理事會的倡導下,白事簡化程序,紅事降低標准。不少村民反映,以前攀比著辦,現在按規矩辦,『面子』『裡子』都有了。
文明實踐帶動產業興旺,文明花開吐芬芳。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曙光村統籌文明實踐陣地,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主陣地,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村電商孵化中心等為實踐點,精選一批黨員、致富帶頭人、優秀創業青年、村民代表等先進典型,組建多支志願服務隊,在廣場上、田間地頭、農戶家中,用群眾願意、樂意接受的形式,開展宣講、技術幫扶、家政服務、心理疏導等服務。利用村閑置土地栽植果樹1100棵,其中海棠果樹400棵,苹果樹400棵,李子樹300棵,三年後預計每棵樹產果20斤,按每斤5元計算,年增收可達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