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稻田變公園——愛輝區西崗子鎮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2022-06-20 10:06:00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韓玉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20日訊 近年來,愛輝區大力推進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融合發展模式,讓農家田園變身景區公園,把農業觀光打造成嶄新名片。西崗子鎮建設了適宜觀賞更適宜游玩的水稻文化田園綜合體——寒地水稻立體養殖示范園區稻田公園,堅持向融合發展要新機,向生態種植要效益,充分發揮水體空間,利用稻、蟹、鴨的立體生態養殖,增加農田收入,園區內種植水稻1萬平方米,放養稻田鴨300只,立體生態養殖新模式讓稻田觀光體驗更鮮活。

  走進西崗子鎮稻田公園,藍天白雲下,筆直的田埂旁,俏皮的卡通『迎賓』佇立田間、彩色風車通道浪漫又魔幻。剛剛插完秧苗的稻田裡,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秧苗像一塊綠色的地毯,微風吹拂翩翩舞動,水稻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游人陶醉在這夏日的美景中。

  西崗子鎮稻田公園是愛輝區最大的水稻種植基地,園區佔地6.5公頃,除了水稻種植,還設有觀景臺、雕塑、迷宮、釣魚臺等游樂設施,彩色稻田、風輪長廊、古典水車、稻海棧橋等景觀成為人們游樂時最佳打卡地。今年,稻田公園還新增了一列觀光小火車,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車玩轉稻田公園。

  『2021年,示范園區水稻產量相比往年一公頃增產近500公斤,畝產達到500公斤,一斤稻田大米銷售價格9元左右,是普通大米的3倍,一對鴨子售價198元,效益非常可觀。』愛輝區西崗子鎮稻豐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軍說。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之路,讓西崗子鎮稻田公園成了鄉村振興新模式的鮮活樣板,水稻的田間管理和公園的日常維護,更是帶動了周邊村民的二次創收。家住西崗子鎮的陳德民把土地都流轉給了合作社,並在合作社打零工,一年收入近5萬元,坤站村村民稻田公園養鴨工朱瑞德利用農閑時養鴨,幾個月收入1萬多元。稻田公園吸引了市區及周邊市縣游客,同時帶動了當地餐飲、地產蔬菜、特色農產品等銷售收入。

  惠民的樂章在耳畔回響,歡騰的畫面在眼前展現,置身於稻田的綠海之中,農旅融合的壯美田園畫卷讓鄉鎮面貌煥然一新。西崗子鎮將繼續以水稻試驗站為依托,不斷發展寒地水稻種植項目,以稻田公園為中心,發展出一條以旅興農,以農促旅的農旅融合產業之路。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