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摘。

鄉村民宿。

赫哲族文化。

朝鮮族風情。
黑龍江日報6月21日訊 這幾天,哈爾濱市的馬飛有點小激動,沒出家門她就圓了自己的田園夢——成為穆棱市馬橋河鎮山東村的榮譽村民,而且是永久榮譽村民,到村裡旅游、投資、生活都可享受到一些優惠待遇。
山東村地處牡丹江市區、綏芬河、東寧三地交界處,被稱為對俄經貿『金三角』。馬飛的村民證是一張『鏈上「數字鄉民」』藏品藝術卡,『有了這張卡,我不僅隨時可以去領略山東村的風采,還能在那裡吃到免費、地道的農家飯菜。』
『數字鄉民』只是數字賦能鄉村旅游的一種新形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我省各地更是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將發展鄉村旅游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建設美麗鄉村,挖掘民俗資源,做優做強鄉村旅游。
守鄉固農
鄉村游就要有鄉村的味道
端午假期,巴彥縣驛馬山果蔬專業合作社的果蔬大棚裡,香瓜、西瓜、黃瓜、豆角、柿子、草莓都成熟了,吸引城裡人紛至沓來。
領著孩子樂顛顛采摘的侯瑩瑩告訴記者:『既能吃又能玩,還能親近自然,這纔是最好的「寓教於樂」的勞動課。雖然價格稍微貴點,但帶來的快樂是無價的。』
與采摘一樣被熱捧的,是村裡大大小小的魚池。
7日早5點,記者跟隨釣魚老手周先生一同乘車到距離巴彥縣城15公裡的富江釣魚場,『聽說昨天有人釣了一條8斤的大鯉魚,今天各路釣友聞著風都來了,我要早點去搶個好「臥子」。』周先生興致盎然,『現在村屯環境越來越好,老在城裡待著沒意思,下鄉來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看看這田園風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距離城裡近、交通用時短,隨心性、慢體驗、環境好的鄉村最受游客青睞,有原汁原味鄉土氣的地方最受他們喜歡。
文化賦能
有特色纔能讓人記得住
魚兒滿倉、船滿江、傳唱千年的世界非遺『伊瑪堪』、獨特的魚皮、樺皮技藝……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文化遺產,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四排赫哲族村如今已成為熱門景點。
饒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依托赫哲新區和農民小區打造了一批風格各異、本土特色明顯的鄉村客棧,鼓勵民宿經營主體和農戶改造修繕自用住宅空閑房間,結合村莊地理特點、自然景觀、民俗風情,打造風格不一的本土民宿。
在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村,黃牆青瓦村捨整齊劃一,身著朝鮮族民族服飾的村民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
該村駐村第一書記隋智博說:『村裡朝鮮族人制作的辣白菜味道純正、價格實惠,深受歡迎。節日期間,我們做了一場銷售活動,並通過線上直播,幾百斤辣白菜僅兩小時就搶購一空。如今辣白菜成為游客們「吃不了兜著走」的特色菜,也成為村民致富的「金白菜」。』
采訪中記者發現,有獨特文化特色的鄉村,更吸引游客,『沒住夠下次還想來,還想帶更多的人來。』
鄉村旅游多點開花,硬件設施基本差不多,靠什麼勝出?『軟』實力!
這個『軟』裡面就蘊含著文化特色,當然還有服務。喜歡釣魚的孟先生認為,讓游客從心裡感受到快樂是『軟服務』的一種體現。『經營魚池的農戶對待我們,像招待親人一樣熱情,幫我們用木柴火燉魚,教孩子認識小園菜,讓孩子隨便摘,放松、舒服!』
智慧賦能
『數字』加持寄托更多鄉愁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基於此,『數字鄉民·百村文化推展活動』結合數字藝術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線下嘗試和場景應用,向全社會征集100個鄉村。目前,山東村成為了黑龍江省第一批成功上線並已經參與拍賣的村莊。
山東村支部書記張迎纔介紹,山東村之所以被選中,是因村裡獨有的礦產資源和自然資源稟賦。這個村被譽為石材之鄉,著名曬煙基地,中國非轉基因大豆之鄉。近年來,村裡打造大豆文化旅游餐飲產業小鎮,2021年成功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環境基金項目『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的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成為中國大豆起源作物唯一項目區。張迎纔說:『我們這是一個寶地,以前沒有資金宣傳旅游資源,這回不僅免費參與上線拍賣活動,村裡還享有拍賣所得50%的收益,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數字鄉民』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首次嘗試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基層村域,和鄉村集體經濟相結合,借助拍賣平臺的受眾和技術優勢,向全國推廣各地鄉村特色,通過開發數字文旅產品,助力數字鄉村建設,吸引更多人到鄉村旅游、投資和置業,提高村民收入。
據了解,省農業農村廳今年將深入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推動各地以縣域為單元,依托獨特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制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依托種養業、田園風光、綠水青山、村落建築、鄉土文化、民俗風情和人居環境等資源優勢,申報創建一批天藍、地綠、水淨、安居、樂業的美麗休閑鄉村,促進產村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推介一批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讓大家來到黑龍江四季有收獲——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