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日訊 發展不發展,關鍵看『頭羊』。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全面振興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按照省委《關於做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選派(輪換)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21年6月,按照市縣分級選派原則,全市共向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村和有困難的村、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選派91個駐村工作隊,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抵邊村選派了84名駐村第一書記,共計357人。2022年1月,《牡丹江晨報》兵分多路,先後報道了溫春鎮共榮村駐村書記劉金鐸、東安區東興街道江南村駐村書記徐楊軍、陽明區磨刀石鎮大甸子村駐村書記張龍等8位優秀駐村書記。
如今,一年過去了,在雪城廣袤的農村大地上,300多名『村乾部』正接力奮戰在基層一線,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高標准選派駐村乾部
選得准,纔能乾得好。駐村第一書記必須要素質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
結合牡丹江市實際情況,牡丹江市第一時間擬定選派方案,於2021年7月上旬完成到村對接、駐村工作任務。考慮到寧安市、海林市、穆棱市、東寧市、林口縣、陽明區等6個縣(市、區)需要選派的工作隊都在10支以上,駐村工作任務較重,牡丹江市從人員編制較多、職能作用相對較強的市直部門中篩選了12家市直部門,每個市直部門抽調3人組建12支駐村工作隊,以上6個縣(市、區)各選派2支工作隊駐村。同時,結合『六個一批』要求,從市紀委監委機關、市委組織部等有符合選派要求乾部的單位,各選派1名優秀年輕乾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共計10人,統籌安排到選派工作任務較重的4個縣(市、區)的10個軟弱渙散村或抵邊村,同步完成『六個一批』工作任務。在市、縣選派的353名駐村乾部中,科級以上乾部79名,佔比22%;大學以上學歷193名,佔比54.2%;縣級選派的306名乾部中,是重點培養對象的乾部150人,佔比49%。
好乾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按照省委組織部要求,10個縣(市、區)均成立了由組織部分管副部長任主任的駐村工作辦公室,共配備駐村辦公室工作人員49名,其中專職人員21名,負責本地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的日常管理工作。為嚴肅駐村紀律,全面推行手機APP和刷臉機『雙打卡』考勤方式,確保駐村乾部真駐村。
小村莊綻放新活力
2021年7月,全市91支駐村工作隊、84名駐村第一書記第一時間投入到駐村工作中,迅速進入角色。從發展經濟到改善民生,從組織建設到黨員管理,通過幫助銷售農產品、慰問生活物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解決群眾59個『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駐村第一書記留下的是奔波的身影和踏實的足跡,帶來的是派駐村的和諧穩定、民富村強,贏得的是民心和口碑。
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堅持把助力鄉村振興作為中心任務。東寧市三岔口村省派工作隊謀劃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400萬元,預計年收入60萬元;林口縣古城鎮四村工作隊成立了『扶貧助殘產業園』基地,通過采取『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脫貧戶』的模式共同經營大棚,為村內創造就業崗位數十個,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推動發展庭院經濟、合作發展養殖產業,脫貧戶年增收3500元……
記者了解到,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駐村期間,派出單位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海林市市人大出資5000元,幫助柴河鎮佛塔密村工作隊打造具有村域特色的『黨史紀念館』,同時派出單位海林市委組織部正在謀劃申請黨建經費助力建館;省新產投集體下屬辰能擔保有限公司發揮單位職能優勢,計劃投入60萬元,支持東寧市三岔口鎮三岔口村工作隊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項目;陽明區南城子村工作隊發揮人社局派出單位優勢,通過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摸排村民就業意願,結合市場需求,協調相關企業為村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勞務輸出工作,幫助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輸出就業增收……
駐村以來,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帶著對農民群眾的濃濃深情,加深了對農業、農村的了解,積累了基層工作經驗,提昇了處理復雜問題和矛盾的本領,真正做到了沈下心、撲下身、幫民富、解民懮、保民安,得到基層乾部群眾的由衷贊譽。接下來,這些仍奮戰在基層一線的『村官』們,將繼續在鄉村振興的廣袤舞臺上衝鋒陷陣、建功立業,做好鄉村振興真正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