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日訊(蔣寶棟 記者 陳顯春)2019年10月17日,綏化市北林區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正式授予『中國寒地香米之鄉』榮譽稱號。時隔兩年,六月盛夏,北林稻田,蛙鳴四起,鳥聲回蕩,空氣裡彌漫著水稻的香味。
『中國寒地香米之鄉』的水稻田。
6月30日,記者走進北林區雙河鎮楊樹村,該村水稻種植合作社技術員王景方正在稻田裡查看水稻分?情況,並順手將一棵稗草拔起扔到稻池外,這是王景方每天巡田時必做的工作。『香味是哪來的呢?』面對記者的問題,王景方笑呵呵地說:『稻田裡啊。這塊地種的是綏粳18,它是寒地香米最具代表的品種之一。』
王景方巡田。
據王景方介紹,『香』,指的是水稻的自然香,從棚室育苗到生長周期的全過程,都能聞到稻香味。
寒地香米,由此而來?綏化市北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張樹春說,『綏粳18』『龍稻18』都是中國寒地香米之鄉的優良品種,只有好種子纔能讓米更優質。』
站在雙河鎮西南村高標准水田區一側,放眼望去,筆直的田埂將綠油油的秧苗劃成標准的『田字格』。今年46歲的劉立威作為水稻種植的『老把式』,對農業生產有著說不完的『道道兒』。
劉立威介紹:『今年一共種了10公頃水稻,品種選擇上以優質和口感為主,並且都采用了綠色種植,我的地就在永恆乾渠邊上,使用的是呼蘭河水。』

北林水系發達。
呼蘭河徑流與現代化水利工程的絕妙配伍,就流經雙河鎮這一個鄉鎮而言,年產出優質大米就達到4.97萬噸,出產各類淡水魚20餘種,這裡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在北林,這股『活水』,灌溉了北林115.2萬畝水田。這也是北林寒地香米之香的秘籍之一。

北林觀光彩稻。
北林區農業技術推中心技術員李連文說,北林區地處中溫帶亞濕潤氣候區,年均積溫2580℃、日照總時數2766小時、無霜期129天左右,再加上佔耕地面積80%以上的黑土、黑鈣土、草炭土的土壤類型,將特有的氣候土壤條件配備上年平均入境26.01億立方米水量的河水『自流灌』,就是我們俗稱的『軟水』,北林寒地香米的香氣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