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一起來看一名博士生如何從4000塊錢起家,創建全國叫得響的數字農業服務平臺。

這套智慧農業系統,可以完成從作物耕種、監控生長、災害預警、農業指導以及電商對接等一系列精准服務,系統還在不斷昇級中。現在系統已經幫助四家保險公司完成了每年近1000萬畝耕地的數字測產工作,成為在全國叫得響的數字農業服務平臺。說起最初創業的想法,源於李剛讀博士時參加的哈爾濱市第二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哈爾濱中智拓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當時我們獲得了是第二名,獎金是4000塊錢,一張執照、兩張桌子、三個人、四千塊我們就開始創業了。』
李剛的創業團隊開張後,很快就接了第一單——研發智能地圖服務,沒費太多周折,項目就為他們帶來了第一桶金。隨後,他們又瞄准了衣食住行信息服務領域,上馬了『時空搜索引擎』項目。


哈爾濱中智拓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做進去之後,纔意識到這個需要大量的資金,也許不是這一點技術人員可以完成的工作。』
好不容易湊夠了啟動資金,在研發的關鍵期,多家互聯網頭部企業相繼推出了同類消費信息引擎,這讓『時空搜索引擎』項目失去了價值。李剛意識到創業不能只靠技術,更得把握機遇。在公司進退兩難之際,曾經一起創業的一些小伙伴選擇離開了公司。

哈爾濱中智拓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強:』我說這麼難咱們還堅不堅持,然後他說一定要堅持,我們要有地理信息人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把地理信息產品送到每一位客戶的手裡。『

轉向數字經濟領域後,又經過十年奮斗,李剛團隊的多項產品終於得到了客戶的認可。目前,中智拓圖累計投資超過2000萬元,累計完成項目400多項,2021年實現產值400多萬元。現在李剛的理想更宏大了,而且實現理想的路徑清晰。


哈爾濱中智拓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未來把智慧農業、智慧城市運營等方向的這些技術,通過大數據的形式,通過遙感衛星影像的形式,盡可能地融合當中,為龍江數字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