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豆科技增產 看愛輝區如何自強示范
2022-07-05 09:23: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愛輝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測量株高。

       黑龍江日報7月5日訊 黑河市愛輝區是今年我省6個大豆自強示范縣之一。6月末,記者走進該區西崗子鎮坤站村大豆高產創建示范區,大豆長勢讓人不由得心生歡喜。

  開闊平整的農田,筆直的壟溝,健壯的豆秧,株高都在20厘米左右,兩片半復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精神頭』十足。

  這裡的大豆為什麼長得這麼好?

  愛輝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青華主任給出答案:『這處示范區種植全過程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為秋季增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只有產量上去了,農民纔願意「照搬照抄」。讓科學種植方式,實打實落到每畝地裡,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豆、種好豆,這就是示范的意義。』

  一個人最難改的是習慣,農民種地也是這樣。『我們以前都是這麼乾的』是大家最常說的理由。

  為了推廣高產大豆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愛輝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農民合作社聯合,在3個鄉鎮4個村屯選了4個千畝左右的示范田,他們稱之為『千畝方』,為的就是讓更多農民看見更多的科技生產模式、品種長勢、最終產量。

  愛輝區主要示范內容有兩項。這兩項共同點是前茬皆種植玉米,秋季深松整地30厘米以上,選種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品種,全部是測土配方施肥,缺啥補啥。不同點是一項采取65厘米壟距,壟三栽培模式;另一項為秸稈全量還田,采取110厘米大壟密植栽培模式。

  愛輝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站站長張鳳琴說:『想通過對比,看哪個更高產,更容易落地推廣被農民接受。』

  千畝方裡,經常會有村民來走走看看,『示范田打樣,大家一點點模仿,逐漸養成習慣,地會越種越好。』

  張鳳琴介紹,示范田的目標是平均畝產達200公斤以上。單產水平較當地大田生產平均產量提高15%以上,示范帶動全區平均增產7%以上。

  在示范田的合作方——愛輝區古城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閆化軍的眼裡,示范田與一般農田粗放式管理不同,講究的是精耕細作,要求更加規范。

  比如施肥,都測土配方,按比例調配氮、磷、鉀,『土地缺啥補啥』。

  示范田提倡精量減播,以前常把『一畝地用多少斤籽』掛嘴邊,如今提倡一畝地保多少棵苗,確保出苗率在90%以上。他說:『可別小瞧這說法,現在重點是長出來就要保證成活率。』

  記者了解到,該區示范內容涵蓋了加強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選育、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對接龍頭企業促進大豆產業化發展等5個方面。尤其在耕地質量提昇上,他們依托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協同創新體系首席專家韓曉增團隊的技術優勢,集成推廣肥沃耕層構建技術、黑土地快速培肥、水土流失阻控技術、優勢作物高產栽培等增產增效技術,實現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平衡,為愛輝區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橕和系統解決方案,做好黑土地保護利用『龍江模式』在黑河地區的推廣。

  數據顯示,該區今年大豆種植面積123.51萬畝,比2021年增加44.03萬畝,因此可推廣可復制的高產高效典型顯得意義非常。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