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招生錄取七大騙局需提防 一旦遇到詐騙行為立即報警
2022-07-06 10:05:00 來源:東北網-大慶晚報  作者:葛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6日訊 6月,被考生稱為『高考季』。7月,就是他們的『錄取季』。

  每年的這個時期,都會有騙子鑽空子、做假證、編謊話來忽悠人,雖然晚報多次報道過相關騙局,但仍有不少人上當受騙。

  晚報在此為廣大考生和家長梳理了一些典型的招生錄取騙局,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騙局一:假郵件

  此時,正是廣大學子等待接收錄取通知書的時期,眾所周知,各高校都是通過快遞的方式將通知書寄給考生。

  一些騙子借此打起了歪主意。

  有些不法分子印制虛假錄取通知書,通過『到付郵費』的方式,騙取錢財。

  許多家長在收到通知書時過於興奮,也不打開查看,便立即交錢。

  ●晚報提醒:

  騙子如此鑽空子騙到的錢雖然不多,卻著實可氣。提醒家長和學生們,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應馬上打開查看,確認通知書的真偽。

  騙局二:假補助

  以往,晚報就曾報道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招生季冒充教育部門或高校的工作人員,假借發放助學金、生活補助等名義,向家長行騙。

  一些家長信以為真,騙子便以領取補助需先激活賬戶為由,誘使家長到銀行的ATM機上按其要求操作。

  結果可想而知,助學金是不可能有的,銀行卡裡的錢卻都被騙子轉走了。

   ●晚報提醒

  據了解,針對這類騙術,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曾多次發布預警,無論是哪個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助,都不會要求在電話中告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信息。更不會要求繳納任何費用或在ATM機和網上銀行進行操作。

  如遇到類似情況的,請考生先向校方和當地教育部門諮詢,千萬不要按照對方要求操作,以免上當受騙。

  騙局三:套路貸

  一些不法分子會用非法手段誘騙考生或家長陷入『套路貸』『高利貸』等陷阱,讓考生通過他們貸款學費及生活費,最終,『小貸』滾成『巨債』,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晚報提醒:

  受家庭經濟困難困擾的新生,切不可『有病亂投醫』。

  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可向戶籍所在地縣級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以解決學費和住宿費。

  此外,教育部等多部門規定,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都必須建立『綠色通道』制度,即對被錄取入學、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學校一律先辦理入學手續,然後再根據核實後的情況采取不同辦法予以資助。

  騙局四:假領導

  有一些考生分數不理想,也有一些考生對所報的專業不是很滿意,這就給了一些騙子可乘之機。

  不法分子謊稱是高校或招生考試機構領導,宣稱只要花錢,可幫忙讓考生『二本上一本,專科上本科,普通專業轉到熱門專業』,以此騙取錢財。

  ●晚報提醒:

  首先,教育部明確規定,不准高校以任何理由向考生和家長收取與招生錄取掛鉤的任何費用,如果有人聲稱花錢可讓考生『二本上一本,專科上本科,普通專業轉到熱門專業』,一定是騙子。

  騙局五:假招生

  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招生考試工作人員或高校招生老師,偽造招生錄取文件、院校介紹信、預錄取通知書、入學批准書等,聲稱可以全權代表高校進行招生,只要考生交錢就能被預錄取。

  ●晚報提醒:

  考生和家長如果遇到有人聲稱自己是高校或招生考試機構的工作人員,能夠幫助考生錄取的,一定不能相信,要及時舉報。更不要因其能拿出一些所謂的書面材料,就信以為真,那些都是騙子偽造的障眼法。

  判斷錄取結果是否真實、有效,可通過查詢高校是否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招生計劃是否經國家核定並下達,考生成績是否達到要求,從正規途徑能否查詢到考生的檔案狀態和錄取信息等來核實真偽。

  騙局六:假大學

  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欺騙那些分數不夠卻希望就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

  當家長花錢拿到錄取通知書後,纔知道所就讀的並非普通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科,而是其他形式的教育。

  ●晚報提醒:

  不同的招生類別入學條件也不同。不同學習形式的高等教育所獲畢業文憑的社會認同更是不同的。教育部『三十個不得』禁令中明確規定,各高校不得發布未經主管部門備案的招生章程或者進行虛假招生宣傳,不得避開省級招生辦,通過中介機構或學校教師等自行組織生源違規錄取考生。

  高校不能混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違規承諾吸引或欺騙考生入學。市民如果遇到類似情況,應先與相關學校的招生辦聯系核實,以防上當受騙。

  騙局七:假鏈接

  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某些手段獲取考生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以查看體檢報告、錄取情況為由,向考生發送含虛假鏈接的短信。

  一些不明所以的考生看到自己信息正確,往往未核實短信來源便點開鏈接,從而掉進不法分子陷阱之中,造成損失。

   ●晚報提醒:

  不要輕易點開手機中來源不明的網站鏈接,在未核實網站真偽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輸入身份證號、考號等個人信息,更不要填寫銀行卡號、密碼以及來源不明的驗證碼。收到錄取相關信息,應第一時間與學校聯系進行核實。

  考生收到錄取信息確認表或錄取通知書後,應登錄教育考試部門網站核查,也可以到所在地區的招生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

  每年這個時期是招生詐騙的高發期,一旦遇到詐騙行為,請立即報警。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