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耕作模式昇級、『田間管家』精細化管理……保護黑土地做了這些
2022-07-06 10:55:07 來源:央視新聞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眼下,我國秋糧長勢總體正常,進入夏季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在我國最大的秋糧產區——東北地區,加大對黑土地的保護成為今年夏管新亮點。

  黑土地的智能『田間管家』

  除了昇級黑土地的耕作模式,智能『田間管家』的精細化管理,也讓黑土地得到有效的保護。

  眼前這一個個排成行,列成隊的,分布在田間地頭的『太陽能板+攝像頭』監測設備,可以幫助種植農戶和農技人員通過遠程視頻實時查看苗情、?情,以及病蟲害等情況。

  黑龍江省海倫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劉智穎:通過這個平臺把植株放大,可以看到哪一塊出現了蟲害,哪一塊發生了病害,采取防治的措施,比較及時、比較高效。

  通過把耕種的地塊編號、種植品種、播種密度等數據輸入系統後,夏管期間,每個地塊可以做到精准用肥用藥,肥料農藥使用量減少了10%左右。

  除了對黑土地的耕作進行精細化管理之外,我國還加大了對黑土地的監測力度。截至目前,我國已構建了中國科學院海倫站、沈陽站、三江站、大安站、遼河源基地等17個野外長期定位觀測臺站以及國家有關部門、高等院校觀測臺站組成的東北黑土地監測研究網絡。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建設專家組副組長韓曉增:對已經退化的土地要實行培育,對水土流失的地區進行綜合治理。利用大數據把我們整個土壤、耕地的自然的屬性都收起來,為農業生產發展制定優化方案。

  秋糧長勢總體正常進入夏管關鍵時期

  吉林省梨樹縣地處松遼平原腹地,位於世界『三大黑土帶』和『黃金玉米帶』上,是我國優質玉米的主產區。馬文明是當地一家合作社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5400多畝的田地采用了秸稈覆蓋還田條帶耕作技術,目前玉米長勢良好,苗情喜人。

  梨樹縣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馬文明:這個秸稈越多,苗的根系越發達,下雨天把水都吃在秸稈裡了,晴天的時候它把水放出來,我把它起名叫『儲蓄罐』。

  這項被當地農民稱為『儲蓄罐』的秸稈覆蓋還田條帶耕作技術,是當地農業部門和科研人員經過不斷實踐,探索出的黑土地昇級版保護性耕作模式,將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和傳統耕作結合起來,既保護了黑土地,也解決了秸稈覆蓋後土地積溫低以及出苗率低的難題。

  夏管期間,由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農業機械化智能雲平臺也陸續在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投入使用。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偉利國:黑土地保護相關的重要指標,就是耕作深度。我們平臺的監測指標,達到深度的指標是30厘米以上。可以看到這臺農機的作業都是滿足要求的。

  據了解,這個智能雲平臺今年新增入網保護性耕作北斗監控設備6800多套,參與耕種作業監測設備達到27200多臺套。截至6月底,已完成播種監控作業面積3227萬畝。

  保護黑土地 守護大糧倉

  不久前,我國首次對黑土地保護進行立法,這為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寶貴的土地資源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黑土地有多重要?它是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產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商品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調出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保護黑土地有多迫切?多年來,由於長期高強度開發利用,加上風蝕、水蝕等侵害影響,導致黑土層厚度和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酸化、沙化、鹽漬化加劇,水土流失嚴重。根據最新發布的《東北黑土地白皮書》,近60年,東北黑土耕作層土壤有機質下降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區下降了50%。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張斌:《黑土地保護法》最大的亮點就是定義了我們保護什麼。我們要保護面積主要是用於農業,用於耕地。第二個要保護土地質量,就是它的基礎地力,它也規定了這部法律主要目的就是保護黑土地的產能,糧食產能,包括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等等。

  保護黑土地應該怎麼做?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綜合施策提昇黑土質量。『十四五』期間,計劃保護黑土地1億畝。推廣多種類型的保護性耕作5億畝次,實施有機肥深翻還田1億畝,推動黑土地保護與利用。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