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立體生態養殖。許寅攝

居民在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選購商品。趙丹丹攝

智慧農業物聯網。黃永興攝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品種展示。田萍攝
黑龍江日報7月20日訊 無人機盤旋著巡田檢查或航化作業,北斗導航牽引著機車在無邊的青紗帳中噴藥施肥或中耕除草,『蝦兵蟹將』與『打工鴨』縱情享受著生態田裡的『美食』自由……7月,地處完達山南麓、興凱湖畔的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處處散發著勃勃生機。
以打造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為主導,分公司正在構建『主導產業突出、產業融合緊密、產出綠色安全、產銷對接高效』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奏響強農優農新樂章。
插牢大農業科技翅膀
走進興凱湖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科技園區,在『龍墾2021』水稻品種的標牌前,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一組信息便跳躍出來: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134天,需大於等於10℃,活動積溫2500℃,主莖12片葉,株高95厘米,穗長17.7厘米,每穗粒數91粒,千粒重25.1克……
『為每個品種配備二維碼,是我們的新舉措,讓管理人員和種植戶更直觀地了解水稻品種特性、栽培與田管措施,指導農業生產。』技術人員趙春介紹說,除了試驗種植的49個審定水稻品種,園區承擔的22項試驗示范項目也都配備了『電子身份證』,利用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及時更新信息,實現動態管理。
在科技翅膀的牽動下,農業生產更高效。慶豐農場有限公司持續開展智能化暗室疊盤育秧工廠建設,陸續配備智能控制室、雙氧催芽、碼盤流水線等設備。今年,改造暗室疊盤6處、自動換位立體育秧機120組,引進連體式種子溫湯消毒設備、精量育秧生產線,一批次可育苗1.2萬盤。利用負壓抽氣精准控制,每穴播種6粒,每100平方厘米播種216粒,每畝較常規技術節約種子1.8斤,使稻苗分布更均勻、生長更茁壯。
今年,牡丹江分公司加快智能化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步伐,規劃設計農場科技示范帶650公裡,散點式分布科技示范點152個,打造15條科技示范帶,與農墾科學院、東北農大、八一農大等院校建立覆蓋全域的科技服務體系,推動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廣泛應用,全面提昇耕種管收銷環節農業科技化水平。
引領大基地綠色發展
『蚯蚓糞有機肥含有多種微生物,可以大幅提昇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促進作物更好生長。』衛星生物科技公司農藝師許曉明介紹道。八五?農場有限公司與四川高校合作,建設5萬平方米蚯蚓養殖基地和2.8萬平方米的奶牛糞污資源化利用示范基地,每年可處理牛糞5000立方米,生產優質蚯蚓有機肥1000餘立方米,推廣種植『蚯蚓肥+香稻』5600餘畝,生產的『將軍緣』富硒蚯蚓稻香米成為市場寵兒。
『今年,經過越冬養殖的蟹苗投放後,在萬畝蟹稻基地成活率特別高,每天我們在物聯網終端巡田觀察,為訂單種植的蟹稻把關,確保每一粒米從田間到餐桌都綠色健康。』黑龍江省東直米業電商經理孟祥瑞介紹說。八五六農場有限公司采取『科研+基地+訂單+產品』模式,成功突破蟹苗越冬技術障礙,打造蟹稻訂單種養基地1萬餘畝,可拉動職工增收300餘萬元。
擁有百萬畝水稻的八五六農場,以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突破口,做好綠色產業大文章。今年,農場實現有機肥替代化肥26.7萬畝、綠色防控88萬畝;蟹稻、鴨稻、蝦稻、鰍稻等立體生態種養3.5萬畝;全面積實現測土配方施肥、節水控灌和秸稈全量還田,農業生產廢棄物實現100%回收。
接下來,分公司將繼續依托30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和440萬畝水稻精准溯源基地的體系優勢,向綠色農業要質量、要效益、要未來。
塑造大產業品牌矩陣
以產業創品牌、以文化潤品牌、以市場興品牌。牡丹江分公司統籌產品研發、品牌創建、團隊塑造、渠道疏通、平臺整合、市場拓展等六要素,構建起產業融合發展的立體矩陣。
以加快融入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大營銷平臺為切入點,牡丹江分公司依托『中國北大荒文化之都』的品牌優勢,成立黑龍江荒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荒都』商標,采取『荒都+』雙品牌營銷模式,培育20餘個自有品牌,推出食品保健品140餘種。依托線上線下營銷渠道,穩步打開營銷局面。
為擴大『荒都』食品在本地市場佔有率,發展核心消費群體,日前,荒都食品線下體驗店在密山市家家樂連鎖超市開業。此店銷售產品以『荒都+』雙品牌系列的優質稻米、豆粉、蜂蜜、木耳等20餘款主打產品為主,兼營九三糧油、完達山乳品、親民有機酸菜等北大荒集團榜單優品,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用到北大荒產品。
八五七農場有限公司通過產品研發、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三維聯動,不斷拓寬『荒都+小湖』產品營銷渠道。今年,農場入駐北京市教委『農校對接』交易平臺,成為北京學校直供采購基地,並成為中國農業大學食堂大米供應商,建立穩定的供應合作關系。今年,農場力爭實現營銷額1億元的目標,以強勁有力的市場營銷驅動產業深度融合。
守護大糧倉質量安全
『去年秋收後,我就開始改造格田,原來598畝水田分成93個格田,改造後變成37個,使地塊更大、更平、更直,種地更方便了。』八五四農場有限公司第十七作業站種植戶呂文波高興地說。格田改造後,他家增加種植面積5畝以上,今年可多打3噸糧。
牡丹江分公司陸續完成格田改造197.3萬畝,今年還將再改造41.6萬畝,新增糧食綜合產能超過1億斤。
打好穩糧增收戰,土壤肥力是關鍵。分公司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畜禽糞肥和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格田化改造等措施,打好黑土地保護『組合拳』,提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
經過持續發展,分公司已建立覆蓋15個農場的測土配方工作體系,去年,采集土樣8065個,開展田間試驗244個,發布施肥配方70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100%。精准配比的配方肥養分更均衡,提高肥料利用率7%?10%,可降低肥料用量5%,有效解決過度施肥導致土壤板結、水土流失等問題。
打好穩糧增收戰,更需勇擔國家使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昇工程,分公司積極承擔保障大豆有效供給的戰略使命,大豆播種面積達131.94萬畝,超額完成擴種計劃,預計新增大豆產能2.5億斤。
墾地合作,引領鄉村振興。牡丹江分公司所屬15個農場與屬地市縣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開展土地全程托管、階段托管、技術托管面積218萬畝,相當於分公司播種面積的30%,依托牡丹江區域農服中心的科技服務與經營管理體系,托管耕地實現標准提昇、產能提昇、效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