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訊 (記者 霍梟涵 周琳)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6周年紀念日,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防震減災意識,28日,東北網攜手黑龍江省地震局組織東北網小記者走進黑龍江省防震減災科普館,參加『唐山大地震紀念日科普體驗行』活動。

東北網小記者走進黑龍江省防震減災科普館參加『唐山大地震紀念日科普體驗行』活動。
活動現場,講解員首先帶領小記者們觀看了黑龍江省地震分布圖,介紹了黑龍江省歷史上發生過的地震。隨後,帶小記者們學習了黑龍江地震構造圖,講解了地震三要素,介紹了火山與地震的關系,地震產生的原因、表現。在震害防御體驗區,講解員為小記者們展示了由積木搭建的3種結構模型在橫波、縱波兩種情況下的抗震表現,讓小記者們懂得了建築的抗震原理。

講解員帶領小記者觀看黑龍江省地震分布圖。

講解員為小記者們展示不同結構模型的抗震表現。
『誰知道這是什麼?』,『是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在科普館內的地動儀模型前,小記者們積極與講解員互動,踴躍舉手回答講解員提出的問題。

小記者們圍觀地動儀模型。
隨後,小記者們觀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看到了一幕幕在廢墟中振撼人心的畫面。
面對地震,應如何躲避?講解員教給小記者們一句七字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並帶小記者們現場演示、熟悉動作。隨後,小記者們走進模擬七級地震的小屋,親身體驗地震來臨時的劇烈晃動,並將剛剛學習到的避震知識運用在實踐中。

講解員帶領小記者們現場演示『七字口訣』。
此次地震科普體驗行活動,讓小記者們學到了更多的防震減災知識、地震應急避險知識和自救互救知識,提高了小記者們科學識別地震謠言的能力,增強了小記者們對地震發生和災害形成原因的了解,有效提昇了青少年防震避險、自救互救的能力。

小記者們體驗七級地震小屋。
黑龍江省防震減災科普館講解員王雪嬌告訴記者,少年兒童學習防震減災知識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提昇防震減災意識,掌握自救互救能力,關鍵時刻可以守護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孩子們可以把防震減災知識帶給爸爸媽媽和老師同學,發揮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作用。孩子們長大後,也會把知識帶到更多的地方,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受益。
黑龍江省防震減災科普館隸屬黑龍江省地震局,是黑龍江省宣傳防震減災知識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的主陣地。黑龍江省防震減災科普館於2014年5月12日正式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開館,截至目前,共有470萬人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參觀學習。展館面積約500平方米,設有地震監測預報、應急救援、互動體驗等多個展項區30餘個展項,是黑龍江省首家專業的防震減災科普展館。目前,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時也是省直機關第一批黨建活動基地,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校外活動基地,黑龍江省首批未成年人保護教育實踐單位,南崗區中小學生校外活動基地。
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黑龍江省防震減災科普館內設有動手搭建體驗、地震模擬小屋、地震虛擬仿真場景逃生訓練等20餘個展項,能夠讓參觀者在體驗和互動中,更好的掌握地震應急避險方法,提高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