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5日訊 近日,記者走進哈爾濱市東三環高架橋施工現場,只聞處處機械轟鳴,處處可見忙碌的工人,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東三環高架橋項目只是哈市全力以赴做大做強建築業產值、衝刺年度目標任務推進重點項目的一個縮影。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哈市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73.8億元,同比增長8%,高於全國0.4%。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為做大冰城建築業產值,衝刺年度目標任務,哈市住建局卡緊重大城建項目關鍵工期節點,上夠機械及人力,開足馬力、加班加點施工趕進度,保持大乾快上的攻堅勁頭。
近日,記者在哈市北門街高架橋項目建設現場看到,近百名工人分布在各個點位施工作業。
『為全力衝刺年度目標任務,目前項目部通過增派施工人員、機械以及倒班施工等方式,加速推進項目建設,力爭年內實現項目竣工通車。』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北門街高架橋只是哈市推動的重點城建項目之一。截至目前,哈市已開復工70餘個城建項目,主要涉及城市交通、源網廠站、人居環境、城市管理、新區建設五大類城建工程。
建築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無疑是其發展的潛在動能。為此今年哈市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築及智慧工地建設,不斷加強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助推冰城建築業高速發展。
近日,記者在位於南崗區中興左街上的一處住宅樓施工現場看到,一臺巨大的塔吊不斷將一塊塊疊合板吊至樓上,工人們將疊合板上的鋼筋與梁柱、牆面的鋼筋捆紮在一起,再經過現場混凝土澆築,疊合板與梁柱、牆體被築成牢固的整體。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傳統方式建造一層1000平方米左右的樓房需要70名工人施工六七天,而采用裝配式建築只需要25名工人施工五天即可。如果完全采用裝配式建築,與傳統方式施工相比,最多可以節約60%左右的建造工期。
采訪中,記者發現該住宅樓在建工地還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其已邁入『智慧』時代。記者看到項目建設現場采用黑匣子等全新智能化技術,並使用混凝土整平機器人、抹平機器人、抹光機器人、外牆智能噴涂機器人等多項智能設備進行作業,極大提昇施工效率。
建築業高速發展更離不開好的營商環境。哈市住建局聚焦市場主體反映的『堵點、難點』,對標對表全國先進城市,復制借鑒成功經驗和作法,進一步分類細化了項目審批流程,實現『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審批服務。從數據上看,哈市施工許可審批要件為5個,審批時限為1個工作日,對照國內先進城市及東北三省省會城市,審批時限及要件實現了全國最優,施工許可審批步入全國最優行列。